跖骨疲劳性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制动(轻度骨折让患足充分休息,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和物理治疗(中晚期热敷,早期不宜;超短波治疗促进愈合);手术适用于骨折移位明显及合并其他损伤情况,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该手术能恢复解剖结构但有风险,术后需观察及定期检查。
一、保守治疗
1.休息制动
适用情况:对于轻度的跖骨疲劳性骨折,首先要让患足充分休息,避免继续负重行走或运动。这是因为持续的负重会加重骨折部位的损伤,影响骨折的愈合。例如,对于长期从事跑步等需要频繁用足的运动爱好者,发现跖骨疲劳性骨折后,应立即停止相关运动。
具体措施:可以使用石膏或支具将患足固定,限制足部的活动,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固定时间一般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而定,通常需要3-6周左右,但具体需遵循医生的判断。
2.物理治疗
热敷:在骨折恢复的中晚期,可以适当进行热敷。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骨折部位的新陈代谢,有助于骨折愈合。一般可每天热敷1-2次,每次15-20分钟,温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不过,在骨折早期(通常是受伤后72小时内),一般不建议热敷,以免加重局部肿胀。
超短波治疗:超短波治疗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它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刺激骨细胞的活性,从而促进骨折愈合。一般每周进行2-3次治疗,疗程根据骨折恢复情况而定。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物理治疗时需注意,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治疗时要控制好温度和强度;女性患者要注意避免在乳房等敏感部位附近过度进行可能影响美观的物理治疗;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进行物理治疗时要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反应,防止出现皮肤损伤等并发症。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骨折移位明显:如果跖骨疲劳性骨折后骨折端移位较大,超过了一定的范围,保守治疗难以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影响足部的功能和外观,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X线检查显示骨折端移位超过2mm,可能就需要手术干预。
合并其他损伤:当跖骨疲劳性骨折同时合并有神经、血管等其他组织损伤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来修复相关损伤,恢复足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手术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将移位的骨折端复位,然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部位,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这种手术方法能够较好地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但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等。术后需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定期进行X线检查以了解骨折愈合和内固定物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进行手术时要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考虑到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女性患者在手术切口选择上可能会更倾向于隐蔽部位;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在围手术期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降低手术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