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支气管狭窄会引发多种症状及相关影响,可致呼吸困难,儿童有鼻翼扇动等表现、成人呼吸费力,机制是使气道有效通气面积减少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刺激呼吸中枢;可致刺激性干咳,长期刺激引发持续咳嗽反射,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咳嗽加重,机制是气流通过狭窄部位产生湍流刺激神经末梢;可闻及吸气性或呼气性喘鸣音,吸气性喘鸣音多提示大气道狭窄,产生原理是气流通过狭窄气道流速加快致组织振动;会致反复呼吸道感染,因气道自净能力下降致病原体滋生繁殖,老年人和儿童更易发生,且反复感染会加重炎症使狭窄加重;严重狭窄时会出现口唇、甲床等部位发绀,严重狭窄或合并基础疾病者发绀更明显更早且活动后加重。
发生机制:气管-支气管狭窄会导致气道的有效通气面积减少,气体进出受阻,从而引起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刺激呼吸中枢,使得呼吸肌需更用力工作来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进而出现呼吸困难。
咳嗽
特点:多为刺激性干咳,有时可伴有少量痰液。对于儿童,由于不能很好地表达,可能表现为反复的呛咳等情况。长期的气管-支气管狭窄刺激气道黏膜,会引起持续的咳嗽反射。一些过敏体质的人群,如果气管-支气管狭窄是由过敏因素引起的,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咳嗽会加重。
机制:气道狭窄后,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产生湍流,刺激气道黏膜的神经末梢,引发咳嗽反射,试图通过咳嗽来清除气道内的异常刺激物或改善通气状况。
喘鸣音
表现形式:可听到吸气性或呼气性喘鸣音,通常吸气性喘鸣音提示大气道(如气管)狭窄,呼气性喘鸣音可能提示小气道也有一定程度的受累,但气管-支气管狭窄时主要以吸气性喘鸣音多见。在儿童中,喘鸣音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儿童气道更细,狭窄引起的气流改变更易产生可闻及的声音。
产生原理: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时,流速加快,引起气道周围组织振动产生声音,吸气时气道内负压增加,狭窄处更为明显,所以出现吸气性喘鸣音。
反复呼吸道感染
原因分析:由于气管-支气管狭窄,气道的自净能力下降,分泌物排出不畅,容易导致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在气道内滋生繁殖,从而引发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对于老年人,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再加上气管-支气管狭窄,更容易反复出现肺部感染,而且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狭窄的气道环境也利于病原体的定植,所以也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
具体影响: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会进一步加重气管-支气管的炎症反应,导致狭窄程度可能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发绀
出现情况:当气管-支气管狭窄较为严重时,机体缺氧明显,会出现口唇、甲床等部位发绀。在一些严重狭窄的患者中,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发绀,而活动后发绀会加重。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合并气管-支气管狭窄时,发绀可能会更早出现且更严重,因为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缺氧,再加上气道狭窄进一步影响气体交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