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厚黄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包括湿热内蕴(与饮食、环境、体质有关)、食积化热(与饮食不节、小儿喂养不当有关)、外感温热之邪(与季节气候、人群差异有关)、脏腑功能失调(脾胃功能失调、肝胆湿热可致)。
一、湿热内蕴
(一)成因及机制
1.饮食因素:长期嗜食辛辣油腻之品,如过量食用油炸食品、辣椒等,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之邪上蒸于舌,可出现舌苔厚黄。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高油高辣饮食人群,发生湿热内蕴相关舌苔改变的概率高于饮食清淡人群。
2.环境因素:居住环境潮湿,如南方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人体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湿邪易侵袭人体,困阻脾胃,进而化热,表现为舌苔厚黄。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人群,机体受湿邪影响更为明显,更易出现湿热内蕴的情况。
3.体质因素:部分人群本身为湿热体质,这类人群脾胃功能相对较弱,且易受外界湿热之邪侵扰,容易出现舌苔厚黄等表现。湿热体质人群在相同环境和饮食条件下,相较于非湿热体质人群更易出现舌苔厚黄现象。
二、食积化热
(一)成因及机制
1.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超过脾胃的运化能力,食物积滞在胃肠中,时间一长就会郁而化热,上熏于舌,导致舌苔厚黄。临床观察发现,有暴饮暴食史的患者,出现食积化热伴舌苔厚黄的情况较为常见。
2.小儿因素: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若喂养不当,如过度喂养,更容易发生食积。小儿食积后,食物停滞胃肠,很快就会化热,出现舌苔厚黄,同时可能伴有腹胀、口臭、不欲饮食等症状。例如,一些家长不遵循儿童的喂养规律,频繁喂食,导致小儿食积化热,舌苔厚黄。
三、外感温热之邪
(一)成因及机制
1.季节与气候:在温热之邪盛行的季节,如夏季暑热时节,人体容易遭受温热之邪侵袭,病邪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卫,进而入里化热,上蒸于舌,出现舌苔厚黄。在夏季高温湿热环境下,人们暴露于温热之邪的机会增多,发生外感温热之邪导致舌苔厚黄的情况相对增加。
2.不同人群表现:对于成年人,外感温热之邪后,若病情发展,热邪在里,会出现舌苔厚黄;对于儿童,由于其机体抵抗力较弱,外感温热之邪后病情变化较快,更易出现舌苔厚黄等热象表现。比如,儿童感染温热病毒后,很快就会出现发热、舌苔厚黄等症状。
四、脏腑功能失调
(一)成因及机制
1.脾胃功能失调: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水湿。若脾胃功能失调,无论是运化水谷失常还是运化水湿失职,都可能导致湿浊或热邪内生,上犯于舌,出现舌苔厚黄。例如,慢性胃肠炎患者,脾胃功能长期处于失调状态,常伴有舌苔厚黄的表现。
2.肝胆湿热:肝胆具有疏泄功能,若肝胆湿热,湿热循经上蒸于舌,也会出现舌苔厚黄。对于患有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人群,由于肝胆功能失调,湿热内生,容易出现舌苔厚黄的情况。且这类患者在病情发作时,舌苔厚黄往往更为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