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后脱位的处理包括现场急救、医院内早期处理及后期康复与并发症防治。现场急救需让患者安静制动并平稳转运;医院内早期处理包括手法复位(如Allis法,小儿需轻柔操作,伴神经损伤要观察症状)或手术复位(失败或有骨折块嵌入时),复位后用皮肤牵引或石膏固定;后期康复要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训练,并发症防治需关注股骨头缺血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小儿要考虑其特殊情况调整处理方式。
一、现场急救
首先应让患者保持安静、制动,避免随意搬动,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对于成人,可使用帆布担架等将患者平稳转运,小儿则需注意轻柔搬运,避免对受伤髋关节造成额外的牵拉等损伤。
二、医院内早期处理
复位:
手法复位:多采用Allis法(提拉法),患者仰卧,助手固定骨盆,术者使患者髋关节和膝关节均屈曲90°,然后向上提拉小腿,利用杠杆作用将股骨头复位。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手法复位需更加轻柔,依据儿童骨骼肌肉的解剖特点谨慎操作,避免造成骨骺损伤等。对于伴有神经损伤等情况的患者,复位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神经症状变化。
手术复位:如果手法复位失败或有骨折块嵌入等情况,需行手术切开复位,手术时机一般尽早进行,以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手术中要仔细清理关节内的血肿、游离骨块等,修复损伤的关节囊等结构。
固定:复位成功后通常需要进行固定,一般采用皮肤牵引或石膏固定。皮肤牵引适用于儿童及部分成人,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10-1/7,牵引时间通常为3-4周;石膏固定可采用髋关节“人”字石膏,固定时间同样为3-4周,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等情况,小儿固定时要定期调整石膏松紧度,防止影响肢体发育。
三、后期康复及并发症防治
康复治疗:
固定解除后要逐步进行康复训练,包括髋关节的屈伸、外展等活动度训练,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或辅助主动运动,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脱位等。小儿康复训练需根据其生长发育阶段合理调整训练方案,注重趣味性,提高小儿的配合度。
同时要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等,以增强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维持髋关节的稳定性。
并发症防治: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髋关节后脱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与脱位时间、复位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要密切观察患者髋关节的疼痛、活动等情况,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等),早期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迹象。对于小儿,由于其骨骺的特殊性,更要加强监测,一旦发现早期改变,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限制负重等。
创伤性关节炎:复位后要注意关节的养护,避免过早负重等。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规范,减少关节的异常磨损。对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症状的患者,可采取对症治疗,如物理治疗等,小儿患者要考虑其骨骼发育尚未成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物理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