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的诊断需从病史和症状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病史和症状询问要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了解相关症状表现;体格检查观察呼吸等并听诊肺部;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病原学检查等判断炎症及病原菌;影像学检查中胸部X线初步筛查,胸部CT更清晰显示病变,辅助明确诊断及评估病情。
一、病史和症状询问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肺部感染的表现可能不同,儿童肺部感染可能有咳嗽、发热、呼吸急促等,婴儿可能出现拒食、口吐泡沫等;老年人肺部感染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群肺部感染风险较高,且感染后恢复可能较慢;有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患者,肺部感染更容易发生且病情可能较重。
病史:有基础肺部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等)、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的人群,肺部感染的诊断需要更细致全面。通过询问患者是否有咳嗽、咳痰(痰的颜色、性状等)、发热(体温高低、热型)、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病情变化情况等,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肺部感染的可能。
二、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有无发绀等。肺部听诊可发现异常呼吸音,如湿啰音、干啰音等,不同类型的肺部感染可能有不同的听诊表现,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可能在肺部特定区域听到湿性啰音等。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通常提示细菌感染,但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降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有助于判断感染的存在及严重程度,PCT对于细菌感染的特异性相对较高。
病原学检查
痰涂片和痰培养:留取合格的痰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和培养,可明确是否有病原菌感染及病原菌的种类,指导抗生素的选择,但痰标本容易受到口咽部定植菌的污染,所以需要规范留取标本。
血培养:对于怀疑败血症相关肺部感染的患者,血培养是重要的检查,若血培养阳性,可明确病原菌,指导治疗。
核酸检测: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病毒核酸,对于病毒性肺部感染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能快速明确是否为某种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的核酸检测。
四、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是肺部感染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可发现肺部是否有浸润影、实变影等异常改变,对于肺炎等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对于一些早期或不典型的病变可能显示不够清晰。
胸部CT:相较于胸部X线,胸部CT分辨率更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形态等,对于发现微小病变、鉴别诊断等有重要意义,如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肺部感染是大叶性、小叶性还是间质性等不同类型,有助于明确诊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例如,病毒性肺炎在CT上可能表现为磨玻璃影、间质性改变等特征性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