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癌是发生在外阴部位起源于皮肤等组织的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且有年轻化趋势,不良生活方式等可增加风险,有相关病史者风险高;临床表现为外阴肿块等,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检查;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手术据分期选方式,放疗用于不能手术等情况,化疗用于晚期等患者
一、外阴癌的定义
外阴癌是一种发生在外阴部位的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外阴的皮肤、黏膜或附属器等组织。
二、外阴癌的发病情况
年龄因素: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但近年来也有年轻化的趋势,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发病风险有所不同,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发病几率有上升趋势。
性别特征:仅发生在女性群体,因为其病变部位特定为女性外阴区域。
生活方式影响: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比如不注意外阴清洁卫生,长期处于外阴局部潮湿环境等;有多个性伴侣、不洁性生活史等也可能与外阴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因为某些病原体感染(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外阴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不洁性生活等可能增加感染相关病原体的几率。
病史相关:有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等病史的患者,其发展为外阴癌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外阴部位的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癌变情况。
三、外阴癌的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常见的症状有外阴部出现肿块,可伴有瘙痒、疼痛、溃疡等表现,肿块可能逐渐增大,溃疡经久不愈,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出血等情况。例如,患者可能发现外阴有持续不消退的硬结,或者出现反复不愈合的破溃创面,并且伴有局部的不适感觉。
体征特点:医生通过妇科检查可以发现外阴局部的异常病灶,病灶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会因个体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可能表现为结节状、菜花状、溃疡状等不同外观的病变。
四、外阴癌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可以初步了解外阴病变部位的情况,查看肿块的大小、边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外阴及盆腔内的病变范围,帮助判断有无转移等情况;MRI检查对于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有助于更精准地评估外阴癌灶的范围以及是否有周围组织浸润等。
病理检查:是确诊外阴癌的金标准,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能够明确病变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具体的病理类型等,例如可以区分是鳞状细胞癌等不同的病理亚型。
五、外阴癌的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分期等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外阴局部病灶切除术、外阴广泛切除术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等,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组织,同时根据病情需要清扫可能有转移的淋巴结。
放射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可以辅助进行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来杀灭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化疗:多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外阴癌患者,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铂类等药物,但具体的化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等综合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