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是腱鞘因机械性摩擦等致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表现为局部疼痛等,可通过超声等检查,非手术或手术治疗;腱鞘囊肿是关节部腱鞘内囊性肿物,一般无症状或有酸痛等,可通过超声等检查,非手术或手术治疗,不同人群在发病和治疗上有差异。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腱鞘炎:是腱鞘因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多因关节过度活动、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导致,腱鞘出现水肿、增生、纤维变性等病理改变,常见于手指、手腕等部位,如屈肌腱鞘炎(弹响指)等。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黏液,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结缔组织退变有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年和中年,女性多于男性。
二、临床表现
腱鞘炎
症状:局部疼痛、压痛,受累关节活动受限,如手指屈肌腱鞘炎时,手指屈伸时可出现弹响或卡顿现象,严重时患指不敢活动。不同部位的腱鞘炎表现略有差异,手腕部腱鞘炎可出现腕部疼痛、肿胀,活动腕关节时疼痛加剧。
体征:患处可触及硬结,压痛明显,有时可伴有局部皮肤红肿等炎症表现。
腱鞘囊肿
症状:一般无症状,常在无意中发现局部肿块,有的可有轻度酸痛,若囊肿压迫周围神经、血管等结构,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压迫神经时可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
体征: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较硬或有囊性感,与皮肤无粘连,基底固定或可推动。
三、影像学检查
腱鞘炎:超声检查可发现腱鞘增厚、滑膜水肿等改变;X线检查一般无特异性表现,有时可用于排除骨骼病变。
腱鞘囊肿: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腱鞘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等;MRI检查对于判断腱鞘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一定帮助,可见囊性信号影。
四、治疗方法
腱鞘炎
非手术治疗:早期可通过休息、制动,局部热敷、理疗等缓解症状,也可进行局部封闭治疗(但需注意封闭治疗的频次等,避免多次封闭导致肌腱断裂等不良后果)。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腱鞘切开减压术等。
腱鞘囊肿
非手术治疗:部分较小的腱鞘囊肿可通过挤压使其破裂,自行吸收,但有复发的可能;也可采用穿刺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然后加压包扎,但复发率也较高。
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发作、囊肿较大或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腱鞘囊肿,手术效果相对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复发几率。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在腱鞘炎和腱鞘囊肿的发生和治疗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长期从事手部精细工作的人群(如打字员、乐器演奏者等)腱鞘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女性由于手部活动特点等因素,在一些手部腱鞘炎的发生上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对于儿童患者,腱鞘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因素或外伤等有关,治疗上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等方式;而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