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可能出现多种后遗症,与骨折情况、治疗及康复等因素相关,常见有慢性腰痛(因复位不佳等致力学结构改变、软组织劳损)、腰椎活动受限(因制动过久等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神经损伤相关后遗症(因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未及时有效治疗致运动、感觉等障碍)、创伤性关节炎(因骨折累及关节致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引发)。
慢性腰痛
产生原因:如果腰椎骨折后复位不佳,椎体存在畸形愈合,会导致腰椎的力学结构改变,长期可引起腰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劳损,从而出现慢性腰痛。例如,一些严重的爆裂性骨折患者,若骨折块移位未完全纠正,就可能引发慢性腰痛。从年龄角度看,中老年患者本身骨质较为疏松,骨折后恢复过程中骨质修复不良,也更容易出现慢性腰痛;而年轻患者如果骨折后康复期间过早进行重体力活动,也可能增加慢性腰痛的发生风险。
表现:患者常感觉腰部隐痛、酸痛,在劳累、久坐、久站后疼痛会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但难以完全消除。
腰椎活动受限
产生原因:腰椎骨折后需要长时间制动,若制动时间过长,会导致腰椎周围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另外,骨折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瘢痕组织可能会影响腰椎的正常活动。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平时缺乏运动的患者,骨折后活动受限的情况可能更明显;而年轻且平时经常运动的患者,在骨折康复后期如果康复锻炼不及时、不规范,也容易出现腰椎活动受限。比如骨折后长期卧床,没有进行适当的腰背肌锻炼,就会使腰背肌力量减弱,关节灵活性下降。
表现:患者弯腰、转身、屈伸等动作的幅度明显减小,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难以弯腰拾取物品、转身困难等。
神经损伤相关后遗症
产生原因:如果腰椎骨折合并有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减压和修复治疗,就可能遗留神经损伤后遗症。例如,椎体骨折块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若没有尽早通过手术等方式解除压迫,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不佳。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神经本身的修复能力较差,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后更易遗留后遗症;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神经损伤后的恢复也相对困难。
表现:如果是脊髓损伤,可能出现损伤平面以下肢体的运动障碍(如肌力下降、肌肉瘫痪)、感觉障碍(如麻木、感觉减退或消失)、二便失禁等;如果是神经根损伤,可能出现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异常、肌肉无力等,比如腰神经根损伤可能导致下肢相应部位的麻木、疼痛和肌肉力量减弱。
创伤性关节炎
产生原因:腰椎骨折累及关节突等关节部位,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会引发创伤性关节炎。比如腰椎骨折合并关节突骨折,骨折愈合后关节面存在不光滑的情况,随着年龄增长和活动增多,关节磨损加重,就容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女性患者在绝经后由于骨质疏松等因素,可能会加快创伤性关节炎的发展;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也更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表现:患者受累关节出现疼痛、肿胀、活动时伴有摩擦音,病情严重时关节会出现畸形,影响腰椎的正常功能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