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非手术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等情况,用超肩关节绷带固定;手术用于明显移位等,有切开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康复分早期(1-2周)手指腕关节活动、中期(3-6周)肩关节活动范围练习、后期(6周以上)力量训练,逐步恢复功能。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尤其是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者。例如,一些轻度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骨折端移位不超过1cm,成角畸形小于15°时可考虑非手术治疗。
儿童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因其塑形能力较强,轻度的移位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得到矫正。
2.方法
超肩关节绷带固定:通过使用绷带等固定材料将肩关节固定,限制肩关节的活动,使骨折端保持相对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端的位置变化。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有明显移位的骨折,如骨折端移位超过1cm,成角畸形大于15°,或者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等情况。例如,年轻患者骨折移位明显,影响肩关节的功能和外观,需要手术恢复解剖结构。
陈旧性肱骨外科颈骨折,骨折已经超过3周,复位困难的情况。
2.手术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口暴露骨折端,将移位的骨折端复位,然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端。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恢复骨折的解剖位置,为骨折愈合提供稳定的环境。例如,使用锁定钢板固定,能够根据骨折的不同情况进行精准固定,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在影像增强器的引导下进行骨折复位,然后通过皮外的切口将内固定物置入固定骨折端。这种方法创伤相对较小,但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适用于一些合适的病例,如部分移位不严重但需要内固定的患者。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骨折后1-2周)
主要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和腕关节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例如,患者可以进行握拳、松开等手指屈伸练习,每天多次,每次10-15分钟。同时进行腕关节的背伸、掌屈等活动,每天3-4次,每次5-10分钟。对于儿童患者,康复活动应更加轻柔,根据儿童的配合程度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活动造成再次损伤。
2.中期康复(骨折后3-6周)
逐渐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练习,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活动。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被动或者主动-辅助的肩关节活动。例如,患者可以在他人帮助下进行肩关节的外展活动,逐步增加外展的角度,每天进行3-4次,每次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对于老年患者,康复活动要更加缓慢、温和,避免引起疼痛和再次损伤。
3.后期康复(骨折后6周以上)
加强肩关节的力量训练,如进行爬墙运动、利用滑轮进行肩关节的外展、内收等力量练习。通过这些训练逐步恢复肩关节的功能,使患者能够恢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在康复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