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胃肠炎是儿科常见消化道疾病,症状多样,胃肠道症状有呕吐(程度轻重不一,婴幼儿常见)、腹泻(次数多、性状多样);全身症状有发热(部分患儿出现,程度不等)、脱水(分轻中重,表现各异);还有其他伴随症状如腹痛(患儿哭闹示意)、精神状态改变(病情重时出现),且因个体和病因不同有差异,婴幼儿病情变化快需重视。
一、胃肠道症状
呕吐:多为突然发生,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溢奶,重者可频繁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有胆汁。婴幼儿由于胃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发生急性胃肠炎时呕吐较为常见,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蠕动紊乱,胃内压力升高引起呕吐。例如,一些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急性胃肠炎,呕吐往往是较早出现的症状之一。
腹泻: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大便的性状多样,可为稀水样便、蛋花汤样便,严重者可出现黏液脓血便。腹泻是由于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吸收功能障碍,同时肠道分泌增加,使得大便次数和性状发生改变。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特点略有不同,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急性胃肠炎,常表现为蛋花汤样大便,无腥臭味;而细菌感染引起的可能会出现黏液脓血便。
二、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儿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呈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9℃)甚至高热(39℃以上)。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当胃肠道受到病原体侵袭时,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引起发热。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对发热的耐受程度不同,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热时可能更容易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
脱水症状:随着腹泻和呕吐的进行,患儿可能出现脱水表现。轻度脱水时,患儿可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稍干燥;中度脱水时,患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眼窝及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眼泪减少;重度脱水时,患儿可出现嗜睡、昏迷、无尿、四肢厥冷等严重表现。这是由于大量体液丢失,水分和电解质失衡导致的,因为胃肠道丢失大量液体,若不能及时补充,就会引起脱水,而脱水又会进一步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三、其他伴随症状
腹痛:患儿可表现为哭闹不安,尤其是小婴儿不会用语言表达时,常以哭闹来示意腹痛。腹痛是因为胃肠道炎症刺激肠道平滑肌,引起肠道痉挛所致。不同患儿腹痛的程度和表现有所差异,有的可能只是轻微的腹部不适,有的则可能较为剧烈,导致患儿频繁扭动身体。
精神状态改变:病情较重的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精神状态改变。这是因为疾病导致身体不适,同时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得患儿精神状态受到影响。例如,严重脱水的小儿可能会出现意识淡漠,对周围环境反应差等情况。
小儿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因个体差异、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在临床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表现,及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于婴幼儿,由于其病情变化较快,更需要家长及医护人员高度重视,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