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关节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制动、支持疗法)、抗生素治疗(早期足量、选择给药途径)、关节腔灌洗(适用于较深大关节及操作方法)、手术治疗(关节切开引流、关节融合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还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要重视防骨骼畸形,老年要考虑基础病影响及术后恢复等)。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制动:患病关节需充分休息,可采用石膏托或支具固定,限制关节活动,防止进一步损伤,减轻疼痛,这对各年龄段患者均适用,有助于炎症控制和关节功能恢复。
2.支持疗法: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饮食,保证营养供给,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尤其对儿童等生长发育阶段患者很重要,能增强抵抗力,促进康复。
二、抗生素治疗
1.早期足量用药:一旦怀疑化脓性关节炎,应尽早根据穿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使用能有效控制感染,防止病情恶化,不同年龄患者原则相同,但药物选择需考虑年龄因素,如儿童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的药物等。
2.给药途径:可采用静脉给药,也可根据情况进行关节腔穿刺注药,直接将抗生素送达感染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更好地发挥杀菌作用。
三、关节腔灌洗
1.适应证:对于较深的大关节,如膝关节,可行关节腔灌洗。通过在关节两侧穿刺,放入灌洗管和引流管,持续灌洗,清除关节内的脓液、坏死组织等,使关节内环境改善,利于炎症消退,各年龄段患者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适用。
2.操作方法:持续滴入含抗生素的溶液进行灌洗,引流液清澈后可停止灌洗,一般需持续数天至数周,具体时间根据病情恢复情况而定。
四、手术治疗
1.关节切开引流:若关节穿刺灌洗效果不佳,或关节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应及时行关节切开引流术,清除关节内的脓液、坏死组织及炎性肉芽组织等,充分冲洗关节腔后放置引流管,保证引流通畅,促进关节恢复,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需综合评估。
2.关节融合术:适用于晚期关节严重破坏、功能丧失的患者,通过手术使关节固定,消除疼痛,恢复一定的肢体功能,但会影响关节活动度,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及关节破坏程度等综合考虑。
3.人工关节置换术:适用于成人晚期化脓性关节炎导致关节严重损毁且其他治疗无效者,可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但需考虑患者年龄、全身状况等因素,如年轻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远期关节翻修等问题。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化脓性关节炎需更加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因为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感染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导致畸形等严重后果。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一般情况、关节症状变化,抗生素选择要避免影响骨骼发育的药物,护理上要注意保持患肢正确制动位置,防止关节畸形。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化脓性关节炎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可能较慢,需加强营养支持和基础疾病的控制,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关节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