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痛与心绞痛在疼痛特点、病因、心电图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方面存在不同。肋间神经痛疼痛性质多样,沿肋间神经走行分布,病因多样,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胸部X线可能无异常,胸椎CT或MRI可助诊;心绞痛典型为压榨等痛,放射至特定部位,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发作时心电图有ST段等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金标准,心脏超声可评估心结构功能,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
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也可有烧灼感,主要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左上肢内侧等部位,一般持续3-5分钟,诱因多为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等,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女性心绞痛患者有时疼痛表现不典型,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疼痛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但病情可能更隐匿。
病因
肋间神经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累及肋间神经;也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肋间神经导致;另外,神经受压、外伤等也可引发肋间神经痛,不同年龄人群常见病因有所不同,儿童相对少见,中老年人更易因胸椎退变等原因发病。
心绞痛: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引起。此外,冠状动脉痉挛、栓塞、炎症等也可导致心绞痛。性别方面,男性在绝经期前发病率高于女性,绝经期后男女发病率差异缩小;不同年龄人群中,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增加,心绞痛的发病风险也相应升高,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病风险更高。
心电图表现
肋间神经痛:心电图一般无特异性改变,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的电活动,肋间神经痛是神经传导相关的疼痛,不涉及心脏电生理的明显异常。
心绞痛:在发作时可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改变,缓解后部分患者心电图可恢复正常,若为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ST段抬高,通过心电图的这些变化可以辅助诊断心绞痛,但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不同患者因病情严重程度和发作时相不同,心电图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时典型的ST-T改变更具特征性,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电图改变可能更复杂多样。
影像学检查
肋间神经痛:胸部X线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若怀疑胸椎病变等原因引起,可进行胸椎CT或MRI检查,胸椎CT有助于发现胸椎骨质的细微病变,如胸椎骨折、结核等,胸椎MRI对软组织和神经的显示更清晰,能更好地观察肋间神经周围的结构情况,不同年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考虑其身体对辐射等的耐受情况,儿童进行CT检查时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
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绞痛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程度等,心脏超声检查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对于存在心肌缺血引起的室壁运动异常等情况有一定诊断价值,不同年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时要考虑其心功能状态等,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心功能减退等情况,检查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