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肠胃炎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全身症状如发热、精神状态改变,不同年龄段儿童症状特点不同,有基础疾病儿童病情易加重,饮食不当引起的需注意饮食调整,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防并发症。
一、消化道症状
呕吐:儿童急性肠胃炎常出现呕吐症状,多为突然发生,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喷射性呕吐。这是因为胃肠道受到炎症刺激,导致胃肠蠕动紊乱,胃内压力升高引起呕吐。例如,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急性肠胃炎,病原体产生的毒素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呕吐反应。
腹泻:腹泻是儿童急性肠胃炎的常见症状之一,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可为稀水便、蛋花汤样便等。腹泻的原因是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分泌增加,吸收功能障碍,肠道蠕动加快。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特点略有不同,如病毒感染引起的秋季腹泻,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次数较多;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大便可能伴有黏液、脓血等。
二、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儿童患急性肠胃炎时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不同程度升高。这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病原体入侵后,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引起发热。一般来说,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相对更高。
精神状态改变:病情较重或腹泻、呕吐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时,儿童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精神状态改变。因为脱水会影响机体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例如,严重脱水时,儿童可能表现为皮肤干燥、囟门凹陷、尿量减少等,同时精神状态不佳。
三、不同年龄段儿童症状特点
婴儿期:婴儿急性肠胃炎时,除了上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外,由于婴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而且婴儿对脱水的耐受能力较差,病情变化较快。例如,婴儿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出现眼眶凹陷、前囟凹陷、哭时无泪等明显脱水表现。
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此阶段儿童相对婴儿来说,对脱水的耐受能力有所增强,但仍需密切关注。症状表现与婴儿期类似,但可能在胃肠道症状上相对更能表述自身不适,如诉说腹痛等,但表述可能不太准确。同时,该年龄段儿童在饮食上可能因疾病影响出现食欲明显下降等情况。
四、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患急性肠胃炎时,病情可能更易加重。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儿童的整体身体状况和免疫力,使得炎症反应可能更剧烈,且在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时,更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要更加密切的观察和及时的治疗干预。
饮食因素相关:对于因饮食不当引起的儿童急性肠胃炎,如食用了不洁食物、过多生冷食物等,在症状表现上可能与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有一定相似性,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有助于鉴别。在护理方面,需要特别注意调整饮食,患病期间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儿童急性肠胃炎的症状表现多样,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引发严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