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高发人群包括中老年人群、长期高血压未有效控制者、有家族高血压病史者以及生活方式不健康者(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吸烟大量饮酒者),这类人群需关注血压监测控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与良好心态,早期发现并干预精神障碍。
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血管弹性逐渐下降,血压调节功能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升高。据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5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年轻人群。而高血压病程较长时,更容易引发脑供血、供氧等方面的异常,进而增加伴发精神障碍的风险。例如,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发生病变,如脑动脉硬化、脑梗死等,这些脑血管病变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精神障碍。
长期高血压未有效控制者:如果高血压患者没有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降压治疗,血压长期处于波动较高的状态,会持续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持续的高血压会使脑部的血液循环长期处于异常状态,大脑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的环境中,容易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增加精神障碍发生的可能性。有研究表明,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概率比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高出数倍。
有家族高血压病史者: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个体携带相关高血压遗传基因的概率增加,其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同样的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下,这类人群比无家族史者更易患上高血压,而一旦患有高血压,由于遗传背景的存在,其发生高血压病伴发精神障碍的可能性也相对增大。例如,家族中若多人患有高血压且未得到良好控制,其后代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血压情况以及精神状态的变化。
生活方式不健康者:
高盐饮食者:长期摄入过多盐分,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促使血压升高。高盐饮食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低盐饮食人群。而高血压长期存在会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平衡等,增加精神障碍的发生风险。
缺乏运动者:运动不足会导致身体代谢减缓,脂肪容易堆积,体重增加,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缺乏运动还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血管弹性降低,血压调节能力下降。研究发现,长期缺乏运动的人患高血压的概率比经常运动者高,进而也增加了伴发精神障碍的可能性。
长期吸烟、大量饮酒者:吸烟时吸入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大量饮酒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并且长期大量饮酒还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影响身体的整体代谢和调节功能,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病情,增加精神障碍发生的几率。
对于以上高发人群,需要格外关注血压的监测与控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定期进行精神状态的评估,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这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中,因为不良情绪也可能会对血压和精神状态产生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