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肥大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病史采集需了解一般情况及基础疾病;体格检查中妇科检查观察子宫大小、表面及质地等;辅助检查有B超(显示子宫肌层增厚等,用于初步诊断和鉴别)、宫腔镜(排除宫腔内其他病变)、MRI(精确显示子宫肌层情况,非常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看感染,性激素水平测定助分析内分泌因素)。
一、病史采集
1.一般情况
了解患者的年龄、月经史(包括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孕产史(分娩次数、有无难产、产后恢复情况等)。例如,育龄期女性月经周期紊乱、经量过多等情况可能与子宫肥大相关;多次分娩的女性子宫肥大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因为多次妊娠分娩会对子宫肌层造成一定影响。
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子宫肥大。
二、体格检查
1.妇科检查
观察子宫大小,子宫肥大时子宫呈均匀性增大,肌层肥厚,硬度增加。一般子宫呈球形,较正常增大2-3倍,但需注意与妊娠子宫等情况鉴别。
检查子宫表面是否光滑,质地如何,有无压痛等。如果存在子宫肥大,合并盆腔炎性疾病时,子宫可能有压痛。
三、辅助检查
1.B超检查
超声表现:经腹部或经阴道B超是诊断子宫肥大的常用方法。子宫肥大时,B超显示子宫肌层增厚,子宫前后径增大,一般前后径大于4cm,子宫横径也可能增宽。肌层回声均匀,内膜线居中。通过B超可以排除子宫占位性病变,如子宫肌瘤等情况,因为子宫肌瘤引起的子宫增大通常是不均匀的,而子宫肥大是均匀性增大。
优势:B超检查无创、可重复性好,能够清晰地显示子宫的大小、形态及肌层情况,对于子宫肥大的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经阴道B超对子宫肌层的观察更为清晰,适用于有性生活的女性。
2.宫腔镜检查
对于一些怀疑有子宫内膜病变等情况时可考虑宫腔镜检查。宫腔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如子宫内膜是否有异常增生、有无宫腔粘连等,但对于单纯子宫肥大的诊断,宫腔镜不是首选检查,但在排除宫腔内其他病变时有一定作用。例如,当患者同时伴有异常子宫出血等情况时,宫腔镜检查可以明确宫腔内有无病变,进而辅助判断子宫肥大的病因。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表现:MRI对子宫肥大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能够更精确地显示子宫肌层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在MRI图像上,子宫肥大表现为子宫肌层增厚,信号均匀。它可以用于鉴别一些不典型的子宫病变,但一般不作为子宫肥大的常规检查方法,多用于B超等检查不能明确诊断,且需要进一步精确评估子宫情况的患者。
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部分子宫肥大患者可能伴有感染等情况,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等感染指标异常。例如,合并盆腔炎性疾病时,血常规可能提示炎症反应。
性激素水平测定:对于月经紊乱的子宫肥大患者,测定性激素水平有助于了解内分泌情况。如雌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导致子宫肌层增生,通过测定雌二醇、孕酮等性激素水平,可以辅助分析子宫肥大的内分泌相关因素。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存在性激素水平紊乱,进而导致子宫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