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s骨折是最常见桡骨远端骨折类型,多因跌倒手掌着地致桡骨远端2-3cm处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有“餐叉样”等畸形,X线示相应表现,治疗依情况而定,多数预后好但中老年人等有特殊情况;史密斯骨折较少见,多因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致骨折,远端向掌侧、桡侧移位,X线表现与Colles骨折相反,治疗和预后类似Colles骨折但需关注相关特殊影响。
1.定义与受伤机制
Colles骨折:是最常见的桡骨远端骨折类型,多为间接暴力引起,通常是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向上传导导致桡骨远端2-3cm处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典型畸形为“餐叉样”畸形和“枪刺样”畸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相对多见,与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日常生活中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有跌倒风险的生活方式人群更易发生。
史密斯骨折:又称反Colles骨折,较少见,受伤机制多为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暴力上传导致桡骨远端骨折,骨折远端向掌侧、桡侧移位。各年龄段也可发生,同样以中老年人为主,生活方式相关风险与Colles骨折有一定相似性。
2.影像学表现
Colles骨折:X线片可见桡骨远端骨折线,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桡骨短缩,掌倾角变小,尺倾角变小甚至消失。
史密斯骨折:X线片显示桡骨远端骨折线,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与Colles骨折的移位方向相反,掌倾角增大。
3.临床表现
Colles骨折:局部表现为腕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典型畸形外观明显。全身情况一般无特殊,若为病理性骨折则可能有基础疾病相关表现。
史密斯骨折:局部同样有肿胀、疼痛、压痛及活动受限,但畸形表现为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可出现腕部掌侧的异常隆起等表现,全身情况与Colles骨折类似,病理性骨折时则有基础疾病相应表现。
4.治疗原则
Colles骨折:无移位的稳定骨折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有移位的骨折多需手法复位外固定,如复位不满意或不稳定骨折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治疗后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康复训练,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进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调整,中老年人因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康复训练需更谨慎,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再移位等情况。
史密斯骨折:无移位骨折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有移位骨折同样先尝试手法复位外固定,若复位不佳或不稳定也需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原则与Colles骨折类似,但需关注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对腕部功能影响及康复训练对掌侧相关结构的影响,不同人群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康复方案。
5.预后情况
Colles骨折: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预后较好,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腕关节功能,但中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因素,骨折愈合可能相对较慢,且存在再次骨折的风险,女性患者因生理结构等因素在康复过程中需注意防止骨折复发等情况。
史密斯骨折:预后与Colles骨折类似,经过合适治疗后多数可获得较好功能恢复,但同样受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不同人群在康复后需注意避免腕部过度负重等,以维持良好的腕关节功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