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需进行隔离与观察,要做好一般护理,包括休息饮食、口腔护理,发热时物理降温或及时就医,注意皮肤护理,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的孩子有特殊注意事项,通过多方面护理确保孩子病情良好恢复并防止并发症等。
一、隔离与观察
1.隔离措施: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小孩子感染后应立即进行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一般隔离时间建议为2周左右,这是因为手足口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10天,隔离能有效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健康儿童。隔离期间可让孩子在家中休息,选择通风良好、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皮疹变化等情况。体温方面,要留意孩子是否有发热,若发热需观察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精神状态上,观察孩子是否活泼好动,有无精神萎靡、嗜睡、易惊等情况;皮疹变化则要查看皮疹的部位、数量、形态等有无新的发展,比如皮疹是否有增多、破溃、感染等迹象。
二、一般护理
1.休息与饮食: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让孩子多睡觉,有助于身体恢复。饮食上要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果汁、牛奶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坚硬的食物,防止刺激口腔黏膜,因为手足口病患儿口腔内可能有疱疹或溃疡,进食此类食物会加重疼痛。
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饭后让孩子用温水漱口,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口腔,以防止口腔感染。若口腔疱疹或溃疡较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促进口腔黏膜修复的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三、发热处理
1.物理降温:如果孩子体温低于38.5℃,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擦拭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擦伤孩子皮肤,且要注意保暖,防止孩子受凉。
2.及时就医:当孩子体温高于38.5℃,或虽体温未达38.5℃但精神状态不佳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退热措施,不建议低龄儿童自行使用成人退热药物,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的安全原则。
四、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给孩子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衣物摩擦皮疹部位。定期为孩子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皮疹部位,要注意避免孩子搔抓,可剪短孩子的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引起感染。
2.皮疹处理:如果皮疹有破溃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碘伏等进行局部消毒,然后涂抹一些促进愈合的药物。但要注意消毒和用药的操作要轻柔,避免加重孩子的不适。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免疫系统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其病情。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婴幼儿的呼吸通畅,若发现孩子有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同时,婴幼儿的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要更加精细,防止出现因护理不当导致的并发症。
2.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果孩子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感染手足口病后病情可能会相对严重,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和密切的病情监测。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孩子的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制定更全面的治疗和护理方案,确保孩子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