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有多种症状,全身性感染症状包括发热(最常见,多数持续低热,婴幼儿可能体温不升等)、乏力盗汗;心脏相关症状有心脏杂音(几乎所有患者可闻及,原有杂音可能改变)、心力衰竭(常见并发症,可致呼吸困难、水肿等,儿童表现不同);栓塞症状有脑栓塞(致神经症状)、肾栓塞(腰痛、血尿)、肺栓塞(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其他症状有皮肤黏膜表现(瘀点、Osler结节、Janeway损害,儿童表现可能不典型)、脾大(约15%-50%患者出现,轻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有压痛)。
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多数患者有持续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9℃之间,呈弛张性低热,也可呈间歇性或不规则发热。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体温波动更为明显,婴幼儿可能表现为体温不升或伴有烦躁、哭闹等表现。这是因为细菌在心内膜表面繁殖,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发热。例如,相关研究发现,约80%~85%的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
乏力、盗汗: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夜间睡眠时容易盗汗。这是由于感染引起机体消耗增加,代谢紊乱所致。儿童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愿活动等情况。
心脏相关症状
心脏杂音:几乎所有患者均可闻及心脏杂音,可由基础心脏病和(或)心内膜炎导致的瓣膜损害引起。原有的心脏病理性杂音可能会因赘生物的形成而发生变化,出现杂音性质的改变,如杂音变得粗糙、响亮等。例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并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原本的二尖瓣或主动脉瓣杂音可能会发生改变。
心力衰竭: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病情较重或未能及时治疗的患者中易出现。由于心瓣膜受损,心脏的泵血功能受到影响,可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表现。左心衰竭时患者会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右心衰竭时可表现为体循环淤血,如肝大、下肢水肿等。儿童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可能会出现喂养困难、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情况,且症状可能进展较快。
栓塞症状
脑栓塞:可引起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栓子来源于心内膜上的赘生物,当赘生物脱落随血流进入脑动脉时,会导致脑血管阻塞。不同部位的脑栓塞会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比如栓塞在大脑中动脉可导致对侧肢体瘫痪等。
肾栓塞:表现为腰痛、血尿等。肾动脉栓塞会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出现相应的泌尿系统症状。
肺栓塞:常见症状有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栓子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会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其他症状
皮肤黏膜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瘀点,多见于皮肤、口腔黏膜、睑结膜等部位,呈鲜红色,直径1~2mm,压之不褪色,常为微血管炎或微栓塞所致。还可能出现Osler结节,为指(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多见于亚急性患者,是免疫复合物在皮下的表现。Ja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底处直径1~4mm无痛性出血红斑,主要见于急性患者。儿童患者皮肤黏膜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也可能出现类似瘀点等表现。
脾大:约15%~50%的患者可出现脾大,一般为轻至中度肿大,质地柔软,可有压痛。这是由于感染引起脾充血及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