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因多种因素致颈动脉内膜受损、脂质等沉积而成,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均有影响,可致脑供血不足等健康问题,常用超声、颈动脉CTA或MRI等检查。
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定义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指颈动脉血管壁上出现了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是由于各种危险因素导致颈动脉内膜受损,血液中的脂质等成分沉积,逐渐形成粥样的斑块,使颈动脉管腔狭窄等病变。
二、相关因素及影响
(一)年龄与性别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的弹性逐渐下降,内膜容易受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增加。例如,中老年人相对年轻人更容易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逐渐衰退,对脂质等物质的调节能力下降,使得脂质等更容易在血管壁沉积。
性别: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其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风险逐渐接近男性。
(二)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长期高脂、高糖、高盐饮食是重要危险因素。例如,过多摄入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等脂质水平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概率。而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会使人体缺乏一些抗氧化物质等,不利于血管健康。
吸烟: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显著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风险。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的人,身体代谢率降低,血脂容易升高,血流速度相对缓慢,脂质等更易在血管壁沉积,从而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可能性。
(三)病史因素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承受的压力较高,容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脂质等更容易沉积形成斑块。长期高血压如果控制不佳,会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促进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并且容易引发炎症反应,使得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风险明显升高,而且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三、对健康的影响及相关检查
(一)对健康的影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能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轻度狭窄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狭窄程度加重,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脑供血不足的表现。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脑梗死等严重脑血管事件,危及生命。
(二)相关检查
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的大小、形态、位置等情况,是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手段。例如,通过超声可以发现颈动脉内是否有斑块形成,以及斑块是稳定斑块还是不稳定斑块等。不稳定斑块更容易破裂,引发血栓形成,导致严重的脑血管事件。
颈动脉CTA或MRI检查:对于超声检查发现异常或者需要更精确评估斑块情况时,可以进行颈动脉CTA(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或MRI(磁共振成像)检查。这些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颈动脉血管的三维结构、斑块与血管腔的关系等,有助于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