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需关注胸痛特点(如既往心梗史者近期胸痛性质、程度、时长及老年不典型表现)、伴随症状(如胸痛伴呼吸困难、大汗等)、心脏功能相关表现(活动耐量下降、心悸头晕等)、其他表现(如下肢水肿、意识改变等),这些情况均为就医指征,需及时就医,因相关表现可能提示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
一、胸痛相关就医指征
1.胸痛特点
若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近期再次出现胸痛,且胸痛性质与以往心肌梗死发作时相似,如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0分钟不缓解,这是重要的就医指征。因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次发作可能是病情复发或有新的心肌缺血情况,长时间胸痛会导致心肌进一步损伤。例如,有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持续超过20分钟,心肌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损伤的风险显著增加。
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痛觉感知可能不敏感,胸痛表现可能不典型,如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牙痛等,但结合既往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也应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2.胸痛伴随症状
若胸痛伴有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症状,也需立即就医。呼吸困难可能是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大汗淋漓是机体应激的一种表现,这些伴随症状提示病情较为严重,可能存在心肌梗死复发且影响了心肺功能。例如,心肌梗死复发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淤血,引起呼吸困难。
二、心脏功能相关就医指征
1.活动耐量下降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原本可能有一定的活动耐量,但近期出现活动耐量明显下降,如原来能快走1公里,现在快走100米就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及时就医。这是因为心肌梗死复发或心肌供血不足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机体在活动时供氧不足。比如,心脏供血减少,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减少,无法满足机体活动时的氧需求,从而出现活动耐量降低。
对于女性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可能在活动耐量下降的表现上与男性有所不同,女性可能更易出现疲劳感增加等非典型表现,但只要结合既往病史出现活动耐量明显改变,就应重视并就医。
2.心悸、头晕等表现
若出现心悸,即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以及头晕症状,可能是心脏节律异常或心输出量不足引起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结构和功能可能已经受损,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而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起头晕等症状。例如,心肌梗死后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和泵血功能,进而出现心悸、头晕。
三、其他相关就医指征
1.下肢水肿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若出现下肢水肿,提示可能存在心功能不全。因为心功能不全时,体循环淤血,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出现水肿。尤其是双侧下肢对称性水肿,更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吸烟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影响心脏功能,若同时出现下肢水肿,需高度警惕心功能相关问题。
2.意识改变
若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等意识改变,这是非常危急的情况,可能是严重的心源性休克或脑供血不足导致的。严重的心源性休克会使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包括大脑,从而引起意识改变。此时必须立即就医,因为这种情况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处理,会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