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适用于轻度无严重并发症者,包括卧床休息6-8周、2-3周后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及佩戴支具固定;手术用于伴神经损伤、移位明显等情况,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年轻等情况)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需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治疗方法,治疗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定期检查。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轻度腰椎骨折且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例如,稳定性的单纯腰椎压缩骨折,压缩程度小于椎体高度的1/3时。
卧床休息:患者需严格卧硬板床休息,一般需要6-8周左右。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以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卧床休息时更要注意护理,防止压疮等并发症,同时要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安抚和陪伴。成年女性患者在卧床时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男性患者要注意避免局部压迫导致不适。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卧床期间更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和骨折恢复。
腰背肌锻炼:在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后(一般2-3周后),可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例如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几秒后缓慢放下,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对于老年患者,腰背肌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腰部疼痛加重。儿童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时要在家长或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注意锻炼的强度和频率,避免影响骨骼发育。
支具固定:可佩戴腰围等支具进行固定,以限制腰椎的活动,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佩戴支具时要注意调整合适的松紧度,过松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对于肥胖患者,要选择合适尺寸的支具,确保固定效果。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当腰椎骨折伴有神经损伤、骨折移位明显(如压缩程度超过椎体高度的1/3、出现爆裂骨折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这种手术可以有效地恢复腰椎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对于年轻患者,由于其活动量较大,内固定的选择要考虑到未来可能的活动需求和再次手术的可能性。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时要充分评估其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确保能够耐受手术。女性患者在手术前要考虑到术后康复对生活的影响,男性患者也要同样重视术后的恢复情况。
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较高,这两种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手术通过向椎体内部注入骨水泥等材料,增强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预防再次骨折,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进行适量的温和运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女性患者在术后要注意激素水平等对骨质疏松的影响,男性患者也要关注自身骨骼健康情况。
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恢复效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等,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恢复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