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桡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分早期(术后1-2周)、中期(术后2-6周)、后期(术后6周以上),早期包括肌肉等长收缩和肩肘关节活动度训练;中期有骨折部位稳定后渐进性活动和前臂旋转训练;后期包含肌肉力量强化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儿童及有基础病史患者需特殊注意。
适用人群:所有尺桡骨骨折术后患者,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及有无基础病史者。
具体做法:进行手部肌肉的等长收缩,即用力握拳和放松,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通过肌肉的等长收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不影响骨折部位的稳定。
肩部和肘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
适用人群:一般情况良好的尺桡骨骨折术后患者。
具体做法:缓慢进行肩部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运动,以及肘部的屈伸运动。肩部前屈时尽量达到90°左右,后伸时也尽量延伸,内收和外展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每次每个方向活动10-15次,每天3-4组。这些运动可以维持肩部和肘部的关节活动度,避免关节僵硬。
中期康复训练(术后2-6周)
骨折部位稳定后的渐进性活动:
适用人群:经过医生评估骨折部位相对稳定的患者。
具体做法:在骨折部位稳定的情况下,逐渐增加手部的抓握力量训练,可使用握力器进行训练,从较小的阻力开始,逐渐增加阻力,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3-4次。同时继续进行肩部和肘部的更大范围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肩部外展可尝试达到120°左右,肘部屈伸进一步增加幅度,每次活动20-30次,每天3-4组。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肌肉力量恢复和关节活动度改善。
前臂旋转训练:
适用人群:骨折部位稳定且无明显疼痛的患者。
具体做法:坐在椅子上,上臂固定,前臂进行旋转运动,先做旋前(手掌向下转),再做旋后(手掌向上转),每个方向旋转10-15次,每天3-4组。旋转训练有助于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这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手臂进行各种动作非常重要。
后期康复训练(术后6周以上)
肌肉力量强化训练:
适用人群:骨折基本愈合,关节活动度有所恢复的患者。
具体做法:进行更具挑战性的力量训练,如使用哑铃进行手部的屈伸、旋转等抗阻训练。选择合适重量的哑铃,开始时重量不宜过重,逐渐增加重量,每次训练15-20分钟,每天3-4次。同时可以进行肩部的推举等力量训练,增强肩部肌肉力量,提高整体上肢的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适用人群:所有尺桡骨骨折术后患者,根据个人生活和工作需求进行针对性训练。
具体做法:进行穿衣、洗漱、写字、拿筷子等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模拟日常实际场景,提高上肢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例如,练习用受伤的手臂慢慢穿衣,从穿袖子到整理衣服等步骤,逐渐增加难度,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此类训练,以尽快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对于儿童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训练的强度和方式,因为儿童骨骼和肌肉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训练应更加轻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损伤。同时要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训练,家长在旁边给予适当的协助和鼓励。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等,在康复训练时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训练强度和时间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避免因训练导致血糖波动过大等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