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遗传因素占比约40%-60%,环境因素包括高盐、低钾、高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饮食,精神应激,超重肥胖,吸烟饮酒等,其他因素有年龄、性别等,年龄增长患病率渐增,更年期前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接近甚至高于男性。
环境因素
饮食因素:
高盐饮食:钠盐摄入过多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钠摄入过多会使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导致机体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使血压升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但我国居民钠盐摄入量普遍远高于此。例如,长期食用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会导致钠盐摄入过量,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
低钾饮食:钾摄入不足也与高血压发生相关。钾具有促进钠排泄、舒张血管等作用,低钾饮食会影响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和血管功能调节,从而增加高血压的发病几率。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土豆等摄入不足时,可能不利于血压的控制。
高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饮食:长期摄入过多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会导致血脂升高,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进而影响血管弹性和血流动力学,促使血压升高。
精神应激: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应激状态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因之一。当人体处于精神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例如,长期从事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的人群,如金融行业从业者、IT行业加班人群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相对较高。
体重因素:超重和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24kg/㎡的超重人群和BMI≥28kg/㎡的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的炎症因子和激素等会干扰正常的血压调节机制,同时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也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中心性肥胖(腹部脂肪堆积为主)比外周性肥胖更易引发高血压,因为腹部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等对血压的影响更为显著。
吸烟与饮酒:
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使血管收缩、弹性降低,同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长期吸烟的人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者,且吸烟还会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饮酒: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短期大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长期饮酒则会导致血压持续升高。一般来说,男性每日饮酒量超过50ml(酒精含量)、女性超过25ml(酒精含量),就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酒精会影响肝脏对某些血压调节物质的代谢,还会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
其他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增加。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硬化程度加重,血管壁僵硬,顺应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大,容易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例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可达50%以上。
性别因素:在更年期前,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一般低于男性,但更年期后,女性患高血压的风险逐渐接近男性,甚至可能高于男性。这与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对血管的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