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病因多为病毒感染等,有喘息、咳嗽、发热等症状及相应体征,通过症状体征评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对症、抗感染治疗,特殊人群有注意事项,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避免交叉感染、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预防。
一、病因
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可由细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导致。婴幼儿的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使其容易发生感染,且自身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病原体侵袭引发炎症。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引起气道炎症反应,同时刺激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导致支气管痉挛、黏液分泌增加等,从而引发喘息和肺炎表现。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喘息: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喘息,表现为呼吸急促、呼气延长等,小婴儿可能会有鼻翼扇动、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等。
咳嗽:一般为刺激性咳嗽,早期可能为干咳,之后可伴有咳痰。
发热:部分患儿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呈低热至高热不等,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热表现可能不太典型。
呼吸困难:病情较重时,患儿会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口唇发绀等。
2.体征
肺部体征:听诊可闻及双肺布满哮鸣音、粗湿啰音等,肺部叩诊一般无明显异常。
三、诊断
1.症状与体征评估:根据患儿喘息、咳嗽、发热等症状以及肺部听诊的体征,初步怀疑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2.辅助检查
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
病原学检查:可通过鼻咽拭子等标本进行病毒抗原检测、细菌培养等,以明确病原体。
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纹理增粗、模糊,有小斑片状阴影等肺炎表现,同时可了解肺部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证患儿休息,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等。
2.对症治疗
喘息治疗: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缓解喘息症状,如沙丁胺醇等(具体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退热治疗:体温超过38.5℃时,可根据情况使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或药物退热,但需注意婴幼儿用药的安全性。
止咳祛痰: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促进痰液排出。
3.抗感染治疗:如为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为病毒感染,一般可使用抗病毒药物,但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用药需谨慎,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同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
2.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如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儿,发生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时病情可能较重,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综合治疗,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六、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合理喂养,保证婴幼儿营养均衡,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2.避免交叉感染:尽量少带婴幼儿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接触外界人员后要注意洗手等卫生措施。
3.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发展为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所以要及时治疗婴幼儿的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防止病情迁延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