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下呼吸道疾病,起病急、病程短,初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咳嗽咳痰,胸部X线多无异常,主要对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程长、病情迁延,有长期反复咳嗽咳痰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纹理改变,急性发作期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缓解期戒烟等增强体质预防复发,不同年龄患者各有特点。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连续2年或2年以上,其病程较长,病情迁延,逐渐进展,常与长期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
症状表现
急性支气管炎:初期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等,随后出现咳嗽,起初为干咳,之后可伴有咳痰,可为白色黏液痰或浆液泡沫痰,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咳嗽一般在3周内可好转,若合并细菌感染,咳痰可变为脓性。
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反复咳嗽是其突出症状,咳嗽症状一般晨间明显,白天较轻,睡前或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部分患者伴有喘息或气急,喘息明显者可表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晚期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不同年龄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患者可能因肺功能储备差,轻微活动即可出现气促;儿童患者慢性支气管炎相对少见,若发生,咳嗽等症状可能相对更难缓解,且需警惕是否存在特殊病因。
影像学表现
急性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无异常表现,或仅见肺纹理增粗;部分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胸部CT可能无明显特异性改变。
慢性支气管炎:早期胸部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时,胸部X线或CT可显示肺纹理增多、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明显。不同年龄患者影像学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及病情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儿童慢性支气管炎影像学表现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
治疗原则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咳嗽无痰或少痰时可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用盐酸氨溴索、溴己新等祛痰;有气喘者可加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氨茶碱等。若明确有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一般通过积极治疗,预后较好。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需谨慎,儿童应选用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等的药物。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情况选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镇咳祛痰可选用复方甘草合剂、盐酸氨溴索等;平喘可选用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或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缓解期主要是增强体质,预防复发,应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时需考虑年龄相关的生理特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用药需调整剂量,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应注重增强体质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