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骨折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有牵引固定(儿童注意重量和皮肤等)、药物针对原发病(儿童用双膦酸盐类需谨慎);手术有内固定(钢板螺钉、髓内钉,儿童和成人等有不同考虑)、肿瘤切除与重建(良性用自体骨移植等,恶性用人工关节等,儿童需考虑生长),术后康复个性化且儿童需专业指导调整方案。
一、非手术治疗
1.牵引固定
对于一些稳定性较好的病理性骨折,可采用牵引的方法来维持骨折的位置。例如,对于长骨的病理性骨折,皮牵引或骨牵引可以减轻疼痛,防止骨折进一步移位。牵引的重量和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骨折部位、原发病情况等进行调整。在儿童病理性骨折中,由于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牵引时要特别注意牵引重量的控制,避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
同时,配合外固定装置,如石膏绷带或支具固定。石膏绷带固定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促进骨折的初步愈合。但在固定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和感觉情况,儿童皮肤娇嫩,更要注意避免石膏绷带过紧导致皮肤损伤。
2.药物治疗
针对原发病进行药物治疗,如对于骨肿瘤患者,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分期使用相应的抗肿瘤药物。如果是转移性骨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破坏,有助于骨折周围骨组织的稳定。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原发病的治疗规范,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的患者用药有差异,例如儿童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要谨慎评估其对骨骼发育的影响。
二、手术治疗
1.内固定手术
钢板螺钉内固定:适用于骨折部位相对较稳定,骨质量尚可的情况。通过在骨折端放置钢板并使用螺钉固定,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钢板螺钉的选择和固定方式有所不同。儿童由于骨骼仍在生长,要选择对骨骼生长影响较小的内固定材料,并且固定时要考虑到未来骨骼的生长潜力。在成人中,根据骨折的具体部位和骨折类型选择合适长度和型号的钢板螺钉。
髓内钉内固定:对于长骨骨干的病理性骨折,髓内钉是常用的内固定方法。髓内钉可以从骨髓腔插入,固定骨折端,具有生物力学性能较好、对骨折端血运影响小等优点。在老年患者中,髓内钉内固定可能更有利于早期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但要注意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骨质疏松等问题,需要在术前评估骨质量并采取相应的骨强化措施。
2.肿瘤切除与重建手术
如果病理性骨折是由骨肿瘤引起,当肿瘤能够切除时,需要进行肿瘤切除并进行骨重建。骨重建的方法包括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人工骨替代物等。例如,对于良性骨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在切除肿瘤后可以采用自体髂骨移植来重建骨缺损。而对于恶性骨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在切除肿瘤后可能需要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或复杂的骨重建假体。在儿童患者中,骨重建要充分考虑到生长发育因素,尽量选择对生长影响小且能够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调整的重建方式。
术后康复对于病理性骨折患者至关重要。无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康复包括早期的肌肉收缩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以及后期的负重训练等。在儿童患者中,康复训练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注重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影响骨折愈合和骨骼生长。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反应,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