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是女性40岁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表现为月经异常、雌激素水平降低等。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医源性、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有月经改变、雌激素缺乏相关症状、生育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通过血清激素测定和超声检查诊断,对不同人群影响不同,育龄女性需关注生育,老年女性要关注骨骼,自身免疫病及盆腔手术史人群需相应注意。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约10%-20%的卵巢早衰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等遗传方面的问题,例如X染色体异常等遗传突变可能导致卵巢功能过早衰退。
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甲状腺炎、红斑狼疮等,会攻击卵巢组织,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的卵巢早衰占一定比例,体内存在针对卵巢抗原的自身抗体,破坏卵巢的卵泡。
医源性因素:
手术:如卵巢囊肿剥除术、输卵管癌根治术等盆腔手术,可能会破坏卵巢的血液供应或者直接损伤卵巢组织,从而引起卵巢早衰。
放疗和化疗:女性接受盆腔部位的放疗或者一些细胞毒性药物化疗,会损伤卵巢的卵泡,影响卵巢功能,尤其是青少年时期接受相关治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熬夜、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卵巢功能。例如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节律,对卵巢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过度节食使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影响雌激素等的合成,从而影响卵巢功能。
临床表现
月经改变:多数患者会出现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减少,逐渐发展为闭经。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月经稀发,月经周期延长。
雌激素缺乏相关症状:出现潮热、盗汗等血管舒缩症状;还会有阴道干涩、性交困难、性欲减退等生殖系统相关症状;同时可能伴有骨质疏松的表现,如腰背疼痛等,这是因为雌激素缺乏导致骨量丢失加快。
生育功能障碍:卵巢早衰患者卵泡发育异常或者不发育,导致难以自然受孕,即使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流产率等也相对较高。
诊断标准
血清激素测定:基础FSH(卵泡刺激素)>25U/L,且两次测定间隔4周以上;同时雌二醇(E2)水平降低,通常<73.2pmol/L。
超声检查:卵巢体积缩小,一般小于正常体积,卵巢内卵泡数量减少。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卵巢早衰会严重影响生育,此类女性若有生育需求,需要尽早到生殖医学中心就诊,评估生育能力,可考虑辅助生殖技术等助孕方式,但同时要注意自身内分泌状态的调整,在医生指导下可能需要补充雌激素等改善身体状况以提高受孕几率及妊娠结局。
老年女性相关延伸:虽然卵巢早衰主要发生在40岁之前,但从整体女性健康角度,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也会自然衰退,老年女性要关注自身骨骼健康等,因为雌激素缺乏会增加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风险,可通过适当补充钙剂、维生素D以及保持适当运动等方式维护骨骼健康。
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群:本身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监测卵巢功能,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卵巢功能,在治疗原发病过程中使用的药物等也可能对卵巢功能有影响,需密切关注。
有盆腔手术史等人群: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术后要注意观察月经情况以及自身身体状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卵巢功能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