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稳定骨折及高龄等全身情况差者,需防并发症;手术包括闭合复位内固定(GardenⅠ、Ⅱ型)、切开复位内固定(GardenⅢ、Ⅳ型等)、人工关节置换术(高龄GardenⅢ、Ⅳ型等),人工关节置换术又分人工股骨头和全髋关节置换,各有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无明显移位的稳定骨折,年龄过大,全身情况差,合并严重心、肺、肾、肝等功能障碍者。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可采用穿防旋鞋、下肢皮肤牵引等方法,将患肢保持在中立位,避免患肢外旋,防止骨折移位。在牵引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和运动情况,定期拍摄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时,非手术治疗可以避免手术带来的风险,但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加强护理,定期翻身、拍背,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手术治疗
1.闭合复位内固定
适应证:适用于GardenⅠ、Ⅱ型骨折。
方法: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进行闭合复位,恢复股骨颈的正常解剖关系,然后通过空心加压螺钉等内固定装置将骨折固定。闭合复位时需要借助C型臂X线机监测,确保复位效果良好。内固定后需要患者卧床休息一段时间,然后逐渐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但要注意避免过早负重,防止内固定失败。
对于年轻患者,GardenⅠ、Ⅱ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率相对较高,但仍需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在康复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2.切开复位内固定
适应证:GardenⅢ、Ⅳ型骨折,闭合复位失败的患者。
方法:切开皮肤、肌肉等组织,显露骨折端,进行切开复位,然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物固定骨折。切开复位可以更准确地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可能较长。术后需要加强伤口护理,预防感染,同时积极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对于GardenⅢ、Ⅳ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术后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内固定松动或断裂。老年人由于身体恢复能力较差,术后康复需要更加谨慎,密切关注患肢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3.人工关节置换术
适应证:高龄患者(>65岁)的GardenⅢ、Ⅳ型骨折;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的患者。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将股骨头置换为人工股骨头,手术相对简单,手术时间较短,适用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术:将髋臼和股骨头都置换为人工关节,适用于髋臼也有病变或骨折愈合后容易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可以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手术费用相对较高,对手术技术要求也较高。
高龄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使其早期下床活动,提高生活质量,但术后需要注意预防感染、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在围手术期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确保手术安全。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要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和活动方式,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等,防止人工关节脱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