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包括冠心病相关(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桥)、心律失常相关(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肌病相关(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及其他原因(电解质紊乱、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不同原因涉及不同人群及发病机制等情况。
1.冠心病相关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使得心肌急性缺血坏死。在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高,更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引发急性心肌梗死从而导致心源性猝死。男性相对女性在冠心病相关心源性猝死方面风险可能更高,这与男性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压力等因素影响更大)以及激素水平等有关。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更快,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进而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显著增加。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
心肌桥:冠状动脉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内,当心肌收缩时,会压迫该段冠状动脉,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一般来说,心肌桥本身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引发心肌缺血事件,进而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对于有心肌桥的人群,若存在其他诱发因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更易出现严重心肌缺血导致心源性猝死。
2.心律失常相关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快速而无序的跳动,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各种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患者容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肥厚型心肌病多见于特定年龄段人群,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需格外关注,其心肌结构异常易引发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也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对于儿童来说,严重腹泻等情况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引发心律失常进而心源性猝死。
心室颤动: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之一,心脏呈无序的颤动状态,无法有效泵血。冠心病急性事件、心肌病、长QT综合征(有遗传倾向,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也可能患病)、Brugada综合征(有家族遗传性,可在不同年龄发病)等都可能引发心室颤动导致心源性猝死。
3.心肌病相关
扩张型心肌病:主要特征是心室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多见于中青年人群,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病因可能与遗传、感染、中毒等有关,患者随着病情进展易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进而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
肥厚型心肌病:以心肌肥厚为特征,有家族遗传倾向,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儿童也可能患病。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等情况可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需定期筛查。
4.先天性心脏病相关
某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等,患者心脏结构异常,长期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心律失常等,在一些诱因下(如剧烈运动、感染等)易发生心源性猝死,儿童时期发病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5.其他原因
电解质紊乱:严重的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可影响心肌的电生理活动,导致心律失常,进而引发心源性猝死。对于老年人,由于肾脏功能减退等原因,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需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儿童在腹泻、呕吐等情况时也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要及时纠正。
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心脏射血受阻,导致心肌肥厚、心肌缺血等,可引发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老年人是主动脉瓣狭窄的高发人群,需关注心脏瓣膜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