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刺即腰椎骨质增生,症状多样,有疼痛(腰部早期轻微隐痛、随病情加重,劳累等后加剧,天气变化时加重;下肢放射性疼痛,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致,行走等腹压增加时加重)、活动受限(腰部弯腰等活动不灵活,下肢因疼痛致活动受限、跛行)、麻木(下肢麻木,部位与放射性疼痛一致)、肌肉萎缩(下肢肌肉失用性萎缩、变细无力,加重活动障碍)。
疼痛
腰部疼痛:早期可能是轻微的隐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在劳累、久坐、久站或行走过多后疼痛明显加剧,休息后可稍有缓解。例如一些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腰椎骨刺导致腰部疼痛的情况较为常见,在劳作后疼痛会显著加重。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退变,更容易出现腰椎骨刺引发的腰部疼痛,且疼痛可能会在天气变化时如阴雨天等加重,这是因为天气变化会影响腰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刺激骨刺周围的组织引起疼痛。
下肢放射性疼痛:当骨刺刺激或压迫到神经根时,会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足部放射。比如有的患者会感觉从腰部开始有一股放射性的疼痛一直延伸到小腿,行走或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疼痛会明显加重。这种情况在年轻的长期久坐且姿势不良的人群中也时有发生,长时间的不良坐姿导致腰椎受力不均衡,容易引发腰椎骨刺及相应的下肢放射性疼痛症状。
活动受限
腰部活动受限:患者腰部的活动范围会受到影响,表现为弯腰、后仰、旋转等动作不灵活。例如弯腰捡东西时会发现比以前困难很多,后仰时也会有明显的阻碍感。这是因为腰椎骨刺的存在会限制腰椎正常的生理活动,随着病情进展,活动受限会逐渐加重。对于一些患有腰椎骨刺的老年人,他们可能原本日常的一些简单活动如扫地、拖地等都会受到影响,因为这些活动需要腰部的灵活运动,而骨刺的存在阻碍了腰部的正常活动。
下肢活动受限:如果下肢放射性疼痛较为严重,会导致下肢活动受限,比如行走距离缩短,严重时可能出现跛行。这是由于下肢受到疼痛的影响,患者不敢正常用力行走,从而出现跛行的情况。在生活中,一些腰椎骨刺患者可能走几百米就会因为下肢疼痛而不得不停下休息,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活动能力,对于年轻患者来说,可能会影响其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性,而对于老年患者则可能进一步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
麻木
下肢麻木:当腰椎骨刺压迫神经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时,患者下肢会出现麻木感,麻木部位多与放射性疼痛的部位一致。例如下肢放射性疼痛的部位同时会有麻木的感觉,就像有东西裹着一样。这种麻木感在一些腰椎骨刺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病情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果同时出现腰椎骨刺,可能会因为神经病变等因素导致麻木症状更加复杂,需要更加仔细地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
肌肉萎缩
下肢肌肉萎缩:长期的下肢疼痛和活动受限会导致下肢肌肉失用性萎缩,表现为下肢肌肉变细、无力。比如患者的小腿肌肉看起来比另一侧明显变细,抬腿等动作无力。肌肉萎缩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活动障碍,形成恶性循环。在儿童群体中,如果是先天性的腰椎发育异常等原因导致的腰椎骨刺,可能会影响下肢肌肉的正常发育,导致肌肉萎缩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以避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长期不良影响。对于老年患者,肌肉萎缩会使他们的行动更加困难,生活质量大大降低,需要加强康复护理等措施来延缓肌肉萎缩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