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反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包括瓣叶异常(先天性瓣叶畸形、退行性变)和瓣环异常(瓣环扩张);继发性包括左心室扩张和(或)重构、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瓣叶支持结构异常(腱索异常、乳头肌异常),不同病因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情况及机制有差异,如冠心病等因素对男性影响相对明显,女性在更年期、风湿热等方面有其特点。
一、原发性二尖瓣反流
1.瓣叶异常
先天性瓣叶畸形:例如二尖瓣瓣叶裂等,胚胎发育过程中瓣叶组织发育异常,导致瓣叶结构出现缺陷,影响二尖瓣的正常关闭功能。在胎儿时期,心脏的发育过程受到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影响时,可能出现这种先天性的瓣叶结构异常情况,不同性别在胚胎发育阶段受到的影响因素可能无明显差异,但整体发病率相对较低。
退行性变:多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二尖瓣瓣叶发生退行性改变,如瓣叶黏液样变性等。瓣叶组织变得松弛、脆弱,在心脏收缩时不能正常对合,从而引起反流。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相对更容易出现二尖瓣瓣叶的退行性变相关的反流情况。
2.瓣环异常
瓣环扩张:多种因素可导致瓣环扩张,如高血压病,长期高血压使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进而引起左心房-左心室扩大,瓣环也随之扩张,影响二尖瓣的正常关闭。肥胖人群由于心脏负担加重,也容易出现瓣环扩张相关的二尖瓣反流情况,男性和女性在肥胖状态下发生瓣环扩张的机制类似,但肥胖对男性和女性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女性可能在相对较低的肥胖程度下就会出现更明显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
二、继发性二尖瓣反流
1.左心室扩张和(或)重构
各种原因引起的左心室扩大,如冠心病导致心肌梗死,心肌坏死后,左心室部分心肌功能丧失,心室逐渐扩张,二尖瓣瓣叶在扩张的左心室环境下不能正常对合,从而出现反流。不同病因导致的左心室扩张,其发生二尖瓣反流的机制相似,但冠心病患者中男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例如男性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比例相对较高,更容易引发冠心病进而导致左心室扩张和二尖瓣反流。
2.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
心肌病变如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整体收缩功能下降,心排血量减少,左心室收缩时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导致二尖瓣反流。扩张型心肌病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率可能有一定差异,男性和女性都可能患病,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中遗传因素等可能存在性别相关的差异。例如某些与扩张型心肌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在男性和女性中的表达和影响可能不同,从而导致发病风险和病情进展有所不同。
3.瓣叶支持结构异常
腱索异常:感染性心内膜炎可破坏腱索结构,使其断裂或增粗缩短,影响对二尖瓣瓣叶的支持作用,导致反流。感染性心内膜炎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均可发生,但青少年和老年人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相对更易感染发病。风湿性心脏病也可引起腱索病变,风湿热侵犯心脏瓣膜,导致腱索粘连、缩短等,进而影响二尖瓣功能。女性在风湿热的发病和病情进展中可能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例如青春期女性可能更容易发生风湿热相关的心脏病变。
乳头肌异常:冠心病引起乳头肌缺血、坏死,可导致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影响二尖瓣的正常关闭。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比例相对较高,可能与男性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更多有关,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这些因素导致乳头肌缺血的风险增加,进而引发二尖瓣反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