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炎是外阴皮肤或黏膜的炎症病变,常见病因有感染因素(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病毒、滴虫等感染及其他病原体感染)和局部刺激因素(分泌物、尿液、粪便刺激及过敏因素),临床表现有外阴瘙痒等症状及孕期、老年女性等不同人群特点,诊断靠症状体征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分泌物等检查),处理包括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等一般处理及针对感染、过敏等病因选相应药物等针对病因处理。
一、定义
外阴炎是指外阴的皮肤或黏膜发生的炎症病变。女性外阴与尿道、阴道、肛门相邻,局部潮湿,易受污染,各种病原体感染等因素均可引发外阴炎症。
二、常见病因
(一)感染因素
1.病原体感染:细菌(如大肠杆菌等)、真菌(常见假丝酵母菌)、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是常见原因。例如假丝酵母菌感染时,阴道内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可侵袭外阴引发炎症;细菌性阴道病时,阴道内菌群失调产生的异常分泌物刺激外阴也易导致外阴炎。
2.其他病原体:滴虫等也可能引起外阴炎症,滴虫感染时,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刺激外阴,引发瘙痒、红肿等不适。
(二)局部刺激因素
1.分泌物刺激:阴道炎患者的异常阴道分泌物(如滴虫性阴道炎的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霉菌性阴道炎的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分泌物等)、尿液(如尿失禁患者尿液长期刺激外阴)、粪便(如腹泻患者粪便污染外阴)等均可刺激外阴皮肤黏膜,引发炎症。
2.过敏因素:对卫生巾、内裤材质(如化纤材质)过敏,使用某些外阴清洁剂过敏等,可导致外阴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瘙痒、红肿等炎症表现。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患者多有外阴瘙痒、疼痛、灼热感,部分患者可伴有性交痛。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外阴皮肤黏膜红肿、糜烂、溃疡等,如假丝酵母菌性外阴炎患者外阴可见红斑、水肿,常有抓痕;细菌性外阴炎患者可能有外阴灼热感,伴瘙痒,分泌物增多且有鱼腥味等。
(二)不同人群特点
1.孕期女性:由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局部抵抗力相对下降,更易发生外阴炎,需特别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因用药需谨慎,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处理方式。
2.老年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外阴皮肤变薄,局部抵抗力差,易受外界刺激引发炎症,日常要注重外阴清洁,选择宽松舒适的内裤。
四、诊断方法
(一)症状体征评估
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症状(如瘙痒程度、持续时间等),观察外阴皮肤黏膜的表现(红肿、糜烂、溃疡等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1.分泌物检查: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等检查,以明确是否有病原体感染,如假丝酵母菌性外阴炎可在分泌物中找到假丝酵母菌芽孢或菌丝;细菌性外阴炎可通过检查分泌物中线索细胞等明确细菌感染情况。
2.其他检查:必要时可能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了解有无感染等全身情况。
五、处理原则(基于循证)
(一)一般处理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不穿紧身化纤内裤,注意经期卫生等。例如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但要避免过度清洗破坏阴道正常菌群。
(二)针对病因处理
1.感染性因素:若为假丝酵母菌感染,可根据情况选择抗真菌药物相关外用药;细菌感染引起的外阴炎可使用相应抗生素类外用药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依据病原体检查结果,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选用合适药物。
2.过敏因素:明确过敏原后,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外用糖皮质激素等,但需谨慎选择,尤其考虑不同人群特点)缓解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