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采用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牵引治疗(不同人群需注意)、物理治疗(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和神经营养药物,不同人群使用有讲究);手术治疗适用于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神经根受压严重等情况,手术方式有前路和后路手术,不同人群手术有不同考量。
一、非手术治疗
1.牵引治疗
原理及作用:通过牵引装置对颈部施加牵引力,拉开椎间隙,减轻神经根受压。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患者均可尝试,但需注意牵引的重量和角度等需个体化调整。一般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早期,能改善颈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和麻木等症状。例如有研究表明适当的牵引可使部分患者的神经根受压情况得到改善,神经功能有所恢复。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骨质疏松等病史的患者,牵引时要格外谨慎,防止牵引不当导致椎体压缩等不良后果;儿童一般不采用牵引治疗,因其颈椎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牵引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
2.物理治疗
热敷:
原理及作用:利用热传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采用温毛巾等进行局部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不同年龄患者热敷时需注意温度,儿童皮肤较娇嫩,温度不宜过高;对于有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因感觉可能不太敏感,要防止烫伤。
超短波治疗:
原理及作用:通过电磁波作用于颈部,促进炎症消退和神经功能恢复。适用于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能减轻神经根的水肿和炎症反应。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的效果差异不大,但对于女性生理期,治疗时需关注局部反应;对于有心脏起搏器等植入物的患者禁用超短波治疗。
红外线治疗:
原理及作用: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照射距离一般保持在30-50cm,每次10-15分钟。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照射导致烫伤;对于皮肤有破损等情况的患者不宜使用。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减轻神经根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但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因为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加重消化道溃疡病情;儿童一般不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他更安全的缓解疼痛方式。
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可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均可使用,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时需咨询医生,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经过3-6个月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神经根受压症状严重,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时机判断需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病情进展等因素。例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风险可能较高,需更谨慎评估病情是否达到手术指征;儿童患者除非病情极为严重,一般不轻易选择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
前路手术:通过颈部前方切口,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等压迫物,植骨融合或使用椎间融合器等。对于不同性别患者的手术操作原则相同,但女性患者颈部美观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切口的选择等因素;对于有颈部既往手术史等病史的患者,前路手术需充分评估解剖结构的变化,增加手术难度。
后路手术:通过颈部后方切口,扩大椎管等,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后路手术对于一些伴有颈椎管狭窄等情况的患者较为适用,不同年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老年人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需要更精心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