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晕厥最常见病因是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其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晕厥,多见于中老年人,受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心肌病中的扩张型心肌病与遗传、感染等有关,中年人居多,男性略多,肥厚型心肌病常遗传致心肌肥厚,青少年和年轻人多见,男性多;心律失常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人多见,有基础心脏疾病史易发病,快速性心律失常各年龄均可发,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史易发病;心脏瓣膜病如主动脉瓣狭窄致左心室射血受阻,老年人常见,有风湿性心脏病等病史易发病。
一、冠心病
1.发病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当心肌供血不足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影响心脏的正常电活动和泵血功能,从而引发晕厥。例如,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可使心肌梗死风险增加,而心肌梗死早期可能出现晕厥症状。
2.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与男性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以及年龄增长导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有关。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冠心病导致心源性晕厥的风险。
二、心肌病
1.扩张型心肌病
发病机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中毒等因素有关。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引起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晕厥。例如,病毒感染可能诱发心肌炎症,逐渐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年龄与性别: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年人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
生活方式:无特定的典型生活方式,但感染等因素可能与生活中的接触有关。
2.肥厚型心肌病
发病机制:常为遗传因素导致心肌肥厚,尤其是室间隔肥厚,使心室流出道狭窄,左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心输出量减少,引发晕厥。例如,剧烈运动时,肥厚的心肌对血流的影响加剧,更易导致晕厥。
年龄与性别:青少年和年轻人较为常见,男性多于女性。
生活方式:剧烈运动可能诱发症状,因此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活动。
三、心律失常
1.缓慢性心律失常
发病机制: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结功能减退,导致心率过慢,心输出量不足,脑供血减少,引起晕厥。例如,窦房结病变可使窦性心律显著减慢,甚至出现长时间的停搏。
年龄与性别:老年人相对多见,男性和女性无明显性别差异。
病史因素: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的老年人更易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相关的晕厥。
2.快速性心律失常
发病机制: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快速的心律失常可使心脏有效收缩时间缩短,心输出量骤降,导致脑缺血而发生晕厥。例如,室性心动过速时,心室快速无序地跳动,无法有效泵血。
年龄与性别:各年龄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某些快速性心律失常在特定年龄段可能更易出现。
病史因素: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心脏基础疾病病史的患者更易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相关的晕厥。
四、心脏瓣膜病
1.发病机制:如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狭窄导致左心室射血受阻,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心肌肥厚,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心输出量减少,引发晕厥。例如,主动脉瓣狭窄使左心室需要更大的压力才能将血液泵入主动脉,长期可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引起脑供血不足。
2.年龄与性别:老年人较为常见,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但某些瓣膜病的发病可能与性别有一定关联。
3.病史因素:有风湿性心脏病等病史的患者易出现心脏瓣膜病相关的晕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