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高风险时需密切监测病情,包括血压、尿蛋白、胎儿情况等;采取一般治疗措施,如保证充足休息(左侧卧位)、低盐及营养均衡饮食;出现头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医生会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高龄孕妇和有既往病史孕妇需更特殊关注,综合多方面管理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
一、密切监测病情
1.血压监测:妊娠高血压高风险人群需每日定时监测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了解血压变化趋势。因为血压波动情况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胎儿状况的重要依据,若血压持续升高,可能提示病情进展。
2.尿蛋白检测: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检测尿蛋白情况。尿蛋白的出现反映了肾脏等器官的受损情况,尿蛋白阳性程度加重可能预示病情向更严重方向发展。
3.胎儿情况监测:通过胎动计数、超声检查等监测胎儿生长发育、胎心等情况。胎儿情况与妊娠高血压密切相关,妊娠高血压可能影响胎盘血流,进而影响胎儿供氧和营养供应,所以需密切关注胎儿状况。例如超声检查可了解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生长指标,以及羊水情况等。
二、一般治疗措施
1.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休息时间应不少于10小时。左侧卧位休息可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改善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充足休息都是必要的,年轻孕妇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好,但妊娠高血压仍需重视休息;年龄较大的孕妇身体机能相对下降,更需要通过充足休息来维持身体状态。
2.饮食: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少于6g。同时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例如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可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但要注意根据孕妇的体重、孕周等调整饮食量,避免因过度饮食导致体重增长过快,而体重增长过快可能加重妊娠高血压病情。
三、就医评估与治疗
1.及时就医:当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这些症状可能是妊娠高血压病情加重的表现,如头痛、头晕可能是血压急剧升高导致颅内压变化引起;视物模糊可能与眼底血管病变有关;上腹部不适可能是肝脏等器官受累的表现。
2.医生评估与治疗方案制定: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压水平、尿蛋白情况、胎儿状况等。如果病情需要,可能会采取药物治疗等措施。但药物使用需谨慎,医生会权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例如拉贝洛尔等药物在妊娠高血压治疗中相对常用,但具体使用需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决定。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妊娠高血压高风险相对更高,除了遵循上述一般治疗和监测措施外,更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和胎儿情况,定期进行更频繁的产检,如增加超声检查的频率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因为高龄孕妇身体各器官功能有所下降,妊娠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
2.有既往病史孕妇:如果孕妇有既往高血压病史、肾脏疾病等基础病史,在妊娠高血压高风险情况下,要向医生详细告知既往病史情况,医生会根据既往病史综合评估病情,制定更个性化的监测和治疗方案。例如有肾脏疾病的孕妇,妊娠高血压可能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医生会在治疗中更加关注肾脏功能的保护。
总之,妊娠高血压评估为高风险时,通过密切监测病情、一般治疗措施、及时就医评估治疗以及针对特殊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等多方面综合管理,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