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保持适宜环境与休息、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细菌性肺炎选敏感抗生素,病毒性肺炎多对症治疗;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咳祛痰、氧疗;并发症治疗,脓胸等及时穿刺引流,肺不张等针对性治疗;特殊人群注意,早产儿治疗谨慎、有基础病小儿兼顾基础病。
一、一般治疗
(一)环境与休息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维持在20℃左右,湿度以60%为宜。让患儿多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利于身体恢复。对于婴幼儿,要精心护理,避免过度哭闹加重病情。
(二)营养支持
给予患儿富有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若患儿进食困难,可适当通过静脉补充营养。不同年龄的患儿对营养的需求有差异,婴儿期要保证奶类等营养的充足供应,随着年龄增长逐步添加辅食,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二、抗感染治疗
(一)细菌性肺炎
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选用耐酶青霉素等。不同年龄段小儿对药物的敏感情况不同,新生儿期肺炎选用抗生素需考虑其肝肾功能发育情况,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
(二)病毒性肺炎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但对于一些重症病毒性肺炎,可根据病毒类型选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如流感病毒可选用奥司他韦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尤其要关注低龄儿童的用药安全性。
三、对症治疗
(一)退热
当患儿体温超过38.5℃且伴有不适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或药物辅助降温,但需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的特殊性,避免使用不适合的退热药物。
(二)止咳祛痰
可选用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婴幼儿,由于其咳嗽咳痰能力较弱,要加强拍背等护理措施帮助痰液排出,不同年龄患儿的排痰护理方式需根据其生理特点进行调整。
(三)氧疗
对于有缺氧表现(如口唇发绀等)的患儿,给予吸氧治疗。根据患儿缺氧程度调整吸氧浓度和方式,如鼻导管吸氧等,要密切监测患儿吸氧后的反应,确保氧疗安全有效,不同年龄患儿的氧疗装置选择和氧流量调节有相应的规范。
四、并发症的治疗
(一)脓胸、脓气胸
一旦发生脓胸、脓气胸,应及时进行胸腔穿刺引流等治疗。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患儿的胸腔穿刺操作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和儿科安全护理要求。
(二)肺不张等其他并发症
对于肺不张等其他并发症,要积极查找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解除气道阻塞等,同时要关注患儿的呼吸、循环等功能状态,采取相应的支持措施,根据患儿年龄和并发症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早产儿
早产儿发生肺炎时病情往往更易加重,治疗时要更加谨慎。在抗感染选择药物方面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未发育完善的特点,氧疗时要严格控制氧浓度和吸氧时间,防止氧中毒等并发症,护理时要注意保暖等特殊护理措施,维持其体温稳定,因为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体温不升。
(二)有基础疾病的小儿
对于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肺炎患儿,治疗时要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情况。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如某些抗生素可能对心脏功能有一定影响,要密切监测患儿的心脏功能等指标,治疗方案的制定要综合考虑肺炎和基础疾病的双重因素,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