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可引发脓胸、脓气胸、肺肉质变、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脓胸是病原菌侵袭胸膜致化脓感染,各年龄段可发生,儿童和老年人风险较高,有相应表现;脓气胸是肺组织炎症致肺坏死破裂使气体和脓液入胸膜腔,各年龄段可发生,儿童和老年人预后有差异,有特定表现;肺肉质变是肺炎消散期渗出物机化,各年龄段可发生,免疫力低下或感染重者风险高,有相关表现;败血症是病原菌入血繁殖致全身感染,儿童和老年人风险高,有相应表现;感染性休克是严重感染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易发生,有特定表现。
人群影响: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脓胸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对于儿童,其胸膜腔防御机制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受到感染波及;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机体抵抗力差,感染后也较易发展为脓胸。
表现:患者可出现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加重等表现,查体可发现患侧胸廓饱满,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低等。
脓气胸
发生机制:肺组织炎症累及胸膜并波及肺组织,导致肺组织坏死、破裂,使气体进入胸膜腔,同时伴有脓液形成。
人群影响:同样可见于各年龄段,儿童在大叶性肺炎病程中如出现肺组织破坏,更易引发脓气胸。老年人若基础肺功能差,发生脓气胸后病情可能进展迅速,预后相对较差。
表现:除了大叶性肺炎本身的症状外,可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明显加重,伴有胸痛,部分患者可闻及胸内气体随呼吸进出的声音,胸部X线等检查可发现气胸和胸腔积液同时存在。
肺肉质变
发生机制:肺炎消散期,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蛋白溶解酶不足,未能完全溶解吸收的渗出物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常见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
人群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一般来说,机体修复能力正常的人群发生肺肉质变的概率相对较低,而免疫力低下或感染较重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发生肺肉质变的风险增加。儿童的肺组织修复能力虽有,但如果感染严重且机体反应不足,也可能出现肺肉质变;老年人由于组织修复功能减退,更易出现肺组织机化不完全的情况。
表现: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迁延不愈,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影像学检查可见肺组织内有机化的斑块影。
败血症
发生机制: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大叶性肺炎时,细菌可通过血行播散进入血液循环。
人群影响: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这两类人群发生败血症的风险较高。儿童一旦发生大叶性肺炎合并败血症,病情进展往往较快,可能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等严重表现;老年人发生败血症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基础疾病掩盖,且预后相对较差。
表现:患者可出现持续高热、寒战、皮肤黏膜瘀点、肝脾肿大等表现,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血培养可检出病原菌。
感染性休克
发生机制:严重感染导致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引发休克。大叶性肺炎病情严重时,病原菌毒素释放可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人群影响: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儿童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对休克的耐受能力差,有基础疾病者本身机体状态差,在大叶性肺炎感染严重时,更容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表现:患者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厥冷、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