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术后按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分阶段进行功能锻炼,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腕关节和手指活动;中期开展肘关节屈伸、肩关节钟摆运动;后期进行全方位关节活动、抗阻力锻炼及日常生活功能训练,锻炼中定期复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患者需积极配合。
腕关节和手指活动:主动进行腕关节的屈伸以及手指的屈伸、握拳等活动。腕关节可每天屈伸30-50次,分多次进行;手指握拳每次可握至最大程度,然后放松,重复20-30次,每天3-4组。腕关节和手指的活动可以促进上肢的血液循环,防止手的肿胀和僵硬,同时也为后期的关节活动做准备。儿童患者在进行手指活动时,家长可协助进行轻柔的引导,帮助其完成动作;老年患者由于关节灵活性较差,可适当减慢活动速度,保证每个动作都到位。
中期(术后2-6周)
肘关节屈伸锻炼:在骨折部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开始进行肘关节的屈伸锻炼。患者可坐在椅子上,上臂固定,主动屈伸肘关节,从最小的活动范围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每次屈伸可进行15-20次,每天3-4组。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屈伸的角度,一般每周可增加5-10度左右。肘关节的屈伸锻炼有助于恢复肘关节的活动度,因为肱骨骨折术后肘关节长时间固定易导致关节粘连。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强,可适当加快恢复角度的进程,但仍要注意循序渐进;老年患者则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缓慢增加角度,避免过度活动导致疼痛和损伤加重。
肩关节钟摆运动:患者弯腰,使上肢自然下垂,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前后、左右的摆动运动,如同钟摆一样。前后摆动每次可进行10-15次,左右摆动同样10-15次,每天3-4组。这种运动可以活动肩关节,防止肩关节僵硬,促进肩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儿童患者在进行钟摆运动时,家长要在旁边保护,防止患者因平衡问题摔倒;老年患者要注意保持身体稳定,缓慢进行摆动,避免因头晕等原因发生意外。
后期(术后6周以上)
全方位关节活动锻炼:此时可进行肩关节的外展、内收等全方位活动锻炼。例如,患者可使用健侧手辅助患侧上肢进行外展,外展角度逐渐达到90度以上;内收时尽量使患侧手触摸到对侧肩部等。同时,继续加强肘关节的屈伸锻炼,可进行抗阻力锻炼,如手持轻量级的哑铃(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重量,一般从0.5-1公斤开始)进行肘关节屈伸,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3-4组。全方位关节活动锻炼有助于恢复肩关节和肘关节的正常功能,使患者能够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儿童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和恢复情况,可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难度,但要确保在安全范围内;老年患者在进行抗阻力锻炼时,要根据自身肌肉力量情况选择合适的阻力,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肌肉拉伤等情况。
日常生活功能训练:进行如穿衣、梳头、洗脸等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动作练习,进一步恢复上肢的功能,使其能够适应日常的生活需求。在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时,要注意动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儿童患者在家长帮助下逐步学习这些日常动作;老年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缓慢进行,如有困难可适当借助辅助工具,如穿衣辅助器等,以保证训练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增强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信心。
在整个功能锻炼过程中,要定期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锻炼方案。如果在锻炼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同时,患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功能锻炼,以促进肱骨骨折术后的康复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