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肺炎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化脓性炎症,病原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表现有急骤起病的全身症状如高热等和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等,还有相应体征;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胸部X线或CT、痰培养等;治疗包括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特殊人群儿童和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
感染途径:
原发性:多由呼吸道吸入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株引起,常见于免疫力相对正常但接触致病菌的人群,如儿童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可能因接触病菌而感染。
继发性: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流感、麻疹等呼吸道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力下降,易被葡萄球菌侵袭,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减弱,也易发生继发性葡萄球菌肺炎。
临床表现
症状:
全身症状:起病急骤,高热,体温多高达39-40℃,呈弛张热型,伴有寒战、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小儿患者全身症状更为明显,可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早期可为少量黏液痰,随后可出现脓血痰,痰量较多;胸痛较为常见,随呼吸和咳嗽加重;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发绀。
体征:早期可无明显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部实变体征,如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可闻及湿啰音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容易并发气胸、脓气胸等,此时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如气胸时患侧胸廓饱满,叩诊呈鼓音等。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常明显升高,可达(10-3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见核左移及中毒颗粒。
胸部X线或CT检查:
X线:早期表现为肺段或肺叶的淡薄、均匀阴影,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肺叶或小叶浸润,可伴有空洞形成,空洞壁较厚,内壁不规则,有时可见液平面;还可出现肺气囊肿、脓胸、脓气胸等并发症的相应X线表现,如肺气囊肿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圆形透亮区;脓胸时可见胸腔积液影等。
CT:对于肺部病变的显示较X线更为清晰,能更准确地发现早期病变、空洞等情况,有助于病情的评估和诊断。
痰培养:痰涂片革兰染色可发现成堆的革兰阳性球菌,痰培养可明确葡萄球菌的种类及药物敏感性,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但痰培养可能存在污染的情况,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治疗
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较高,目前常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如苯唑西林钠等,或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呋辛等;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则选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药物。
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吸氧,纠正缺氧;对于发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或适当使用退热药物,但儿童需谨慎使用,避免大量出汗导致虚脱;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等,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出现脓胸、气胸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脓胸时可能需要胸腔穿刺引流或胸腔闭式引流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葡萄球菌肺炎起病往往更急骤,病情变化快,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需更加谨慎,由于儿童咳嗽咳痰能力相对较弱,要注意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葡萄球菌肺炎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选用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抗生素,同时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营养支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