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呼吸衰竭氧疗需选择合适方式,鼻导管吸氧适用于轻度低氧且无高碳酸血症倾向者,面罩吸氧中文丘里面罩可精确控氧浓度,简单面罩氧浓度不太精确;氧疗目标是维持合适血氧饱和度(成年90%-95%,新生儿85%-95%)且避免高氧血症;要通过血气分析监测和临床症状观察来监测与调整氧疗,定期查血气分析,观察症状,依情况调整氧疗方式、流量等,有并发症等情况及时重新评估方案。
1.氧疗方式选择
鼻导管吸氧:适用于轻度低氧血症且无高碳酸血症倾向的患者。鼻导管吸氧可以提供一定浓度的氧气,一般氧流量为1-2L/min时,吸入氧浓度(FiO)约为25%-29%。其优点是简单易行,患者相对舒适,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但要注意根据患者的氧合情况调整氧流量,以维持合适的血氧饱和度。例如,对于一般的1型呼吸衰竭患者,初始可先给予低流量吸氧,然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
面罩吸氧:包括简单面罩、文丘里面罩等。文丘里面罩可以精确控制氧浓度,对于需要较精确氧浓度的患者更为适用,其氧浓度可以通过调节空气-氧气混合比例来控制,一般能提供24%-50%的氧浓度。当患者需要较高且稳定的氧浓度时,如存在严重低氧血症但二氧化碳潴留不明显的1型呼吸衰竭患者,可选用文丘里面罩吸氧。简单面罩的氧浓度相对不太精确,一般为30%-50%,适用于对氧浓度要求不是特别严格的患者。
2.氧疗目标
维持合适血氧饱和度:一般目标是将血氧饱和度(SpO)维持在90%-95%。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有一定差异,例如成年患者通常维持SpO在90%-95%即可,而对于新生儿等特殊人群,血氧饱和度的维持范围有所不同,但总体也是要保证在合适的氧合水平,避免低氧对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如新生儿1型呼吸衰竭时,血氧饱和度应维持在85%-95%,这是因为新生儿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过高或过低的氧饱和度都可能对其造成不良影响,过低的氧饱和度会导致组织缺氧,影响器官功能发育;过高的氧饱和度可能会引起氧中毒等不良反应。
避免高氧血症:要注意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导致高氧血症。因为高氧血症可能会引起氧中毒,对肺部等组织造成损伤。例如,长时间吸入FiO大于60%的氧气,可能会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出现肺水肿等情况。所以在氧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整氧疗方案,确保在纠正低氧血症的同时,避免高氧血症的发生。
3.监测与调整
血气分析监测:在氧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血气分析监测,一般每1-2小时监测一次,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氧疗方式和氧流量。例如,当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仍低于60mmHg时,需要增加氧流量或调整氧疗方式;当氧分压过高时,需要降低氧流量或更换氧疗装置以降低吸入氧浓度。对于有慢性呼吸衰竭病史的患者,可能对低氧有一定的耐受性,但在氧疗时仍需谨慎调整,避免快速纠正低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进一步加重等情况。
临床症状观察:同时要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是否改善、精神状态是否好转等。如果患者在氧疗后呼吸困难仍无改善甚至加重,或者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需要及时重新评估氧疗方案,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等情况。例如,对于合并有肺部感染的1型呼吸衰竭患者,在氧疗的同时还需要积极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各器官功能减退,在氧疗过程中更要密切观察,因为老年患者对氧疗的反应可能与年轻患者不同,更容易出现氧疗相关的并发症,如氧中毒、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