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性骨关节炎需从多方面进行管理,运动要选低冲击且适度,控制体重维持BMI正常范围;日常保持正确姿势、注意关节保护;关注环境温度湿度,监测病情,出现严重受限、畸形等及时就医,特殊人群就医需告知相关情况。
一、生活方式方面
运动管理:适度运动对全身性骨关节炎患者有益,可选择低冲击力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游泳时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负重,利于关节活动;骑自行车可在非负重状态下锻炼下肢关节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如长跑、频繁上下楼梯等,这些运动可能加重关节磨损。对于老年患者,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年轻患者若患病,也要合理规划运动,避免因运动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体重控制:过重会增加关节负担,所以患者应保持健康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控制体重,体质指数(BMI)应维持在正常范围(18.5~23.9kg/m2)。例如,对于体重超标的患者,可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制定减重计划,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女性患者在不同生理阶段,如孕期、更年期等,更要关注体重变化,因为孕期体重增加可能影响关节,更年期激素变化也可能与体重和关节状况相关。
二、日常姿势与活动注意
姿势保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确姿势,无论是站立、坐姿还是行走。站立时应双脚平行,身体重心均匀分布;坐姿要保持腰部挺直,膝关节与髋关节保持同一高度,避免跷二郎腿等不良坐姿;行走时要抬头挺胸,步伐不宜过大过快。对于伏案工作的患者,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电脑屏幕高度,避免颈椎和腰椎关节因姿势不当加重病情。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要适当活动,缓解关节压力。
关节保护:尽量避免关节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或过度使用。例如,避免长时间蹲着做家务,可选择坐凳子操作;拿取高处物品时不要过度伸展身体,可借助工具。对于手部关节受累的患者,避免长时间进行精细手工操作,如长时间编织、弹琴等。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可使用辅助工具,如使用手杖减轻下肢关节负担,使用护膝保护膝关节等。
三、环境因素影响
温度与湿度:全身性骨关节炎患者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寒冷、潮湿环境可能加重关节疼痛和不适。患者应注意居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调节,保持室内温暖干燥,可使用空调、暖气、除湿器等设备。在寒冷天气外出时,要注意关节保暖,佩戴护膝、护腕等保暖装备。对于老年患者,其关节适应能力较差,更要重视环境温度和湿度对病情的影响,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衣物和居住环境。
四、病情监测与就医提醒
病情监测:患者要密切关注自身关节症状变化,如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情况的频率、程度等。可以记录每天关节的状况,包括疼痛发作时间、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如果症状出现明显加重,如疼痛突然加剧、关节肿胀明显伴发热等,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及时就医:当出现关节功能严重受限、经休息和一般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关节畸形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可能包括影像学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等)以评估关节病变程度,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涉及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手段。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患有全身性骨关节炎,就医时要告知医生妊娠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儿童患全身性骨关节炎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要及时带孩子到儿科及风湿免疫科等相关科室就诊,尽早明确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