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环境及其他因素有关。遗传因素约占40%-50%,青春期后男女患病率有变化;环境因素包括高盐、低钾低钙低镁饮食,精神应激,肥胖,吸烟饮酒;其他因素有药物影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可致血压升高。
年龄、性别与遗传因素的关联:随着年龄增长,遗传因素对血压的影响可能会逐渐显现或加重。在性别方面,一般在青春期前男女高血压患病率无明显差异,但青春期后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可能会有所不同,不过遗传因素仍然是导致不同性别个体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基础,只是在不同年龄和性别阶段,遗传因素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可能会有所变化。
环境因素
饮食因素
高盐饮食:钠盐摄入过多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研究显示,日均钠盐摄入量超过6g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钠盐摄入较少的人群。钠盐摄入过多会使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使血压升高。例如,在一些高盐饮食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低盐饮食地区。
低钾、低钙、低镁饮食:长期摄入低钾、低钙、低镁的食物也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关。钾、钙、镁等元素对维持正常的血压调节具有重要作用。钾可以促进钠的排泄,钙可以降低血管的外周阻力,镁可以影响血管平滑肌的收缩等。当这些元素摄入不足时,可能会干扰血压的正常调节机制,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精神应激: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应激状态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诱因。长期的精神应激会使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引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例如,从事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的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相对较高。
肥胖: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如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物质会影响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等,进而导致血压升高。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28kg/m2的肥胖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2-6倍。
吸烟与饮酒
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使血管收缩、痉挛,同时还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从而导致血压升高。此外,吸烟还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一步增加高血压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饮酒:过量饮酒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短期大量饮酒可使血压升高,长期饮酒还会导致血压持续升高。酒精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收缩,同时还会影响肝脏对某些降压物质的代谢,从而影响血压调节。一般来说,男性每日饮酒量超过50ml(相当于白酒1两),女性超过25ml,长期饮酒就可能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其他因素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也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如避孕药、类固醇类药物、某些抗抑郁药物等。长期服用这些药物的人群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因为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可能会发展为原发性高血压。例如,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部分人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现象,其机制可能与避孕药影响体内激素水平,进而影响血管功能和钠水代谢有关。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在睡眠过程中会出现反复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导致机体缺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导致血压升高。研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约50%-80%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