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适用于轻度移位或无移位及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包括复位和固定;手术用于骨折明显移位、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等情况,有钢板和髓内钉内固定等方式。儿童治疗要注意固定牢固舒适,老年人需关注骨质疏松及预防并发症,早期适度功能锻炼。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
对于一些轻度移位或无移位的肱骨骨折,尤其是儿童的肱骨骨折,可考虑保守治疗。儿童的骨骼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轻度的移位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纠正。例如,一些稳定性较好的青枝骨折,多发生于儿童,由于儿童骨膜较厚,骨折后部分骨皮质仍相连。
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若骨折移位不明显,也可选择保守治疗。
2.具体措施
复位:可通过手法复位,在麻醉下(如儿童可采用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医生通过手法将骨折端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对于儿童的青枝骨折,有时仅需轻柔的手法即可达到复位目的。
固定: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等。小夹板固定需要根据肱骨的形态制作合适的夹板,通过布带捆绑固定骨折部位,限制骨折端的活动。石膏固定则是用石膏绷带缠绕患肢,形成一个坚固的外固定装置,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端的位置情况,一般固定时间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而定,儿童可能需要3-4周,成人可能需要6-8周甚至更长时间。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骨折明显移位:当肱骨骨折端移位明显,如粉碎性骨折、骨折端重叠、成角畸形较严重时,保守治疗难以维持骨折的复位,需要手术治疗。例如,肱骨髁上骨折,若骨折端移位明显,可能会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需要及时手术复位内固定。
开放性骨折:对于开放性肱骨骨折,由于伤口存在感染风险,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清创并内固定,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骨折:当肱骨骨折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时,需要手术治疗,一方面复位骨折,另一方面探查和修复受损的神经血管。
2.手术方式
钢板内固定:是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根据骨折的部位选择合适的钢板,如肱骨近端骨折可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肱骨中下段骨折可采用普通钢板或锁定钢板内固定。通过切开皮肤,暴露骨折端,将钢板放置在肱骨的外侧或前侧等合适位置,然后用螺钉将钢板与骨折端的骨骼固定,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
髓内钉内固定:对于一些肱骨骨折,尤其是肱骨干中下段骨折,髓内钉内固定也是一种选择。髓内钉通过骨髓腔插入,从骨折端的两端固定骨折,具有固定稳定、对骨折端血运影响较小等优点。例如,交锁髓内钉可用于肱骨干骨折的固定,通过在髓内钉的不同位置打入交锁螺钉,进一步加强骨折端的稳定性。
特殊人群的考虑
1.儿童
儿童肱骨骨折在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固定的牢固性和舒适性。由于儿童的骨骼生长活跃,在固定过程中要避免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但又要保证骨折端稳定。例如,使用石膏固定时,要经常检查患肢的血运情况,如手指的颜色、温度、感觉等。同时,儿童的依从性较差,需要家长配合监督,确保儿童按照医生的要求保持固定的位置。
2.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有骨质疏松等疾病,在治疗肱骨骨折时,除了考虑骨折的复位固定外,还需要关注骨质疏松的治疗。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以提高骨骼的质量,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老年人术后需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应鼓励老年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但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锻炼强度,锻炼时要注意避免再次损伤骨折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