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遗传因素约占40%-60%;环境因素包括高盐、高脂饮食,精神应激,吸烟、饮酒等;其他因素有体重、年龄、性别等,肥胖(尤其中心性肥胖)使患病概率升高,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女性绝经后患病率明显上升。
环境因素
饮食因素
高盐饮食:过多摄入钠盐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钠摄入过多会使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一般来说,每日钠盐摄入量超过6克就可能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高盐饮食对血压的影响更为明显,比如长期饮食偏好腌制食品、咸味较重食物的人群,患高血压的几率相对较高。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其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钠的代谢能力下降,高盐饮食的危害更显著。
高脂饮食:长期摄入高脂食物会导致肥胖,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脂饮食会使血脂升高,进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血管的弹性和功能,导致血压升高。在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在高脂饮食影响下患高血压的机制相似,但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血压升高更为敏感。
精神应激: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应激状态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因之一。当人体处于精神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在不同年龄阶段,年轻人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更容易出现精神应激情况,从而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而老年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的家庭或社会环境中,也可能诱发高血压。
吸烟与饮酒
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使血管收缩、痉挛,同时还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从而升高血压。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患高血压的风险越高。无论男女,吸烟对血压的不良影响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对于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如高脂血症患者,吸烟会进一步加重血管损伤,增加高血压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饮酒:过量饮酒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短期大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长期饮酒则会导致血压持续升高。一般来说,男性每日饮酒量超过50毫升(相当于42度白酒1两多),女性超过25毫升,就可能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在不同性别中,女性对酒精的代谢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较小剂量的饮酒也可能对女性血压产生明显影响。
其他因素
体重因素: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28kg/m2的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4倍。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的激素等物质会干扰正常的血压调节机制,导致血压升高。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肥胖都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代谢能力下降,肥胖对血压的影响可能更为突出。
年龄因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一般来说,40岁以上人群患高血压的几率明显高于年轻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弹性逐渐下降,血管阻力增加,同时肾脏等器官的功能也会逐渐衰退,这些因素都导致老年人更容易患高血压。例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可达到50%以上。
性别因素:在女性绝经前,高血压的患病率一般低于男性,但在绝经后,女性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升高,甚至超过男性。这主要是因为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对血管的保护作用减弱,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在不同年龄段的女性中,绝经前和绝经后的血压变化特点不同,绝经前女性血压受月经周期等因素影响相对较小,而绝经后女性由于激素变化,血压波动可能更为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