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小儿肺炎,可从增强自身抵抗力、避免接触病原体、接种疫苗、环境管理、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方面入手。合理喂养保证营养、充足睡眠助力免疫系统;减少人员密集场所逗留、注意个人卫生以避免接触病原体;按程序接种肺炎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温湿度;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一、增强小儿自身抵抗力
合理喂养:对于婴儿,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6个月以上的婴儿要及时添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辅食,如鸡蛋羹、蔬菜泥、水果泥等,保证营养均衡,为身体发育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从而提升自身抵抗力以抵御肺炎等疾病的侵袭。不同年龄段小儿的营养需求不同,需根据其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
充足睡眠:保证小儿有充足的睡眠,婴幼儿每天需睡眠12-16小时左右,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左右,学龄儿童9-11小时左右。睡眠时身体处于修复和调整状态,有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和身体各项机能的良好发育,缺乏充足睡眠可能会影响小儿的免疫力,增加患肺炎等疾病的风险。
二、避免接触病原体
减少人员密集场所逗留: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如秋冬季节,尽量减少小儿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游乐场等。这些场所人员复杂,病原体容易传播,小儿在这些环境中更容易接触到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等病原体而引发肺炎。例如,流感高发期,人员密集处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小儿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洗手,至少揉搓20秒,以去除手上沾染的病原体。外出归来、饭前便后等都要及时洗手。另外,要教导小儿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防止飞沫传播病原体。
三、接种疫苗
肺炎疫苗接种:按照免疫规划程序及时为小儿接种肺炎疫苗,目前有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等。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可预防由13种肺炎球菌血清型引起的侵袭性疾病等,适合6周龄-5岁的小儿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适合2岁以上高危人群(如患有慢性疾病等)接种。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小儿患肺炎的风险,尤其是严重肺炎的发生几率,是预防小儿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要定时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左右,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降低室内病原体的浓度。冬季开窗通风时要注意避免小儿直接吹风着凉。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配备空气净化器,定期清洁和更换滤网,进一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助于小儿呼吸道黏膜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过高或过低的温度、过干或过湿的湿度都可能影响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小儿患肺炎的可能性。例如,室内温度过低可能导致小儿呼吸道血管收缩,免疫力下降;湿度过低则会使呼吸道黏膜干燥,不利于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的正常发挥。
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的小儿,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控制基础疾病的病情发展。因为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小儿的呼吸功能和免疫系统,使小儿更容易发生肺炎且病情可能较为严重。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小儿由于心脏功能受限,肺部血液循环可能出现异常,肺部容易淤血,从而增加肺炎的发生风险,并且患病后病情恢复相对较慢,所以控制基础疾病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