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反复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口腔局部的口腔卫生不佳、局部创伤,全身的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还有母乳喂养相关因素及营养状况等,这些因素通过不同方式影响口腔局部环境或机体抵抗力,致使白色念珠菌易于定植繁殖而使鹅口疮反复。
一、口腔局部因素
(一)口腔卫生不佳
1.婴幼儿群体:婴幼儿口腔自洁能力差,若家长未能及时清洁口腔,比如喂奶后未给婴儿适当喂水清洁口腔,残留的奶液易成为白色念珠菌滋生的温床。婴儿口腔黏膜娇嫩,残留奶液会改变口腔局部的酸碱度等环境,利于白色念珠菌定植繁殖,从而导致鹅口疮反复发作。
2.成人群体:成年人若不注重口腔卫生,长期不刷牙、不漱口,口腔内食物残渣堆积,也为白色念珠菌等病原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条件,使得鹅口疮容易反复出现。
(二)局部创伤
1.婴幼儿:婴幼儿长牙时,牙齿对口腔黏膜的摩擦可能造成微小创伤,如刚长出的乳牙边缘较锐利,会擦伤口腔黏膜,破损的黏膜处易被白色念珠菌感染,若未得到有效处理,就可能导致鹅口疮反复发作。
2.成人:成年人若有口腔内不良修复体、牙齿残根残冠等,这些局部刺激因素会反复损伤口腔黏膜,破坏口腔黏膜的屏障功能,使白色念珠菌有机会侵入并持续繁殖,引发鹅口疮反复。
二、全身因素
(一)免疫力低下
1.婴幼儿: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逐渐消耗,自身免疫功能较弱,对白色念珠菌的抵抗力差,容易受到白色念珠菌感染,且感染后较难完全清除病原菌,导致鹅口疮反复发生。例如,早产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更不成熟,发生鹅口疮反复的概率相对更高。
2.成人: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艾滋病、糖尿病等的成人,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机体免疫力低下,不能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使得鹅口疮容易反复出现。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利于白色念珠菌生长,且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若血糖控制不佳,鹅口疮就容易反复。
(二)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
1.婴幼儿:婴幼儿若因感冒等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口腔内正常菌群平衡,抑制了有益菌的生长,而白色念珠菌等病原菌则失去了制约,大量繁殖,引发鹅口疮反复。另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局部使用含激素的口腔制剂或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口腔局部的抵抗力,导致白色念珠菌感染反复。
2.成人:成人长期使用抗生素,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使用,都可能引起肠道等部位菌群失调,进而影响口腔菌群,导致白色念珠菌过度生长。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哮喘患者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会改变口腔局部微环境,使白色念珠菌易于定植和繁殖,造成鹅口疮反复发作。
三、其他因素
(一)母乳喂养相关因素
1.乳母方面:乳母乳头卫生状况不佳,若乳头有白色念珠菌定植,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婴儿口腔易再次被感染,导致鹅口疮反复。比如乳母乳头清洁不彻底,就可能成为白色念珠菌的传染源。
2.喂养方式:人工喂养时,奶瓶、奶嘴等器具消毒不严格,也会导致白色念珠菌污染,婴儿使用后易反复感染鹅口疮。
(二)营养状况
1.婴幼儿:婴幼儿若存在营养不良,如缺乏维生素B、维生素C等,会影响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使口腔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且难以痊愈,导致鹅口疮反复。例如,长期单纯母乳喂养,而乳母饮食不均衡,婴儿可能缺乏某些维生素,增加鹅口疮反复风险。
2.成人:成人若营养状况差,如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出现鹅口疮反复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