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有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病程分期,有肺炎、脑病等并发症,可通过临床表现评估、实验室检查诊断,可通过疫苗接种、隔离传染源预防,治疗主要用抗生素并加强护理。
一、定义与病原体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鲍特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易感者吸入含有该菌的飞沫后,细菌会在呼吸道黏膜上定植并繁殖。
二、临床表现
1.病程分期
卡他期:一般持续1-2周,类似普通感冒症状,如咳嗽、流涕、打喷嚏、低热等,此阶段传染性最强,但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卡他期可能症状相对较轻但也需密切关注;成年人感染后卡他期症状可能与儿童有差异,但也具有传染性。
痉咳期:持续2-6周或更久,典型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有特殊的高调吸气吼声(鸡鸣样回声)。这是因为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后引起呼吸道炎症,导致呼吸道痉挛。儿童在痉咳期可能因频繁剧烈咳嗽影响进食、睡眠等,进而影响生长发育;成年人痉咳期也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导致体力不支等情况。
恢复期:持续2-3周,咳嗽逐渐减轻、消失。但在这一时期,患者仍可能在受到刺激后再次出现痉咳。
2.并发症
肺炎:是百日咳常见的并发症,多由继发其他细菌感染引起。儿童由于呼吸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发生肺炎的风险较高,可出现发热、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成年人肺炎症状可能相对隐匿,但也会影响呼吸功能。
脑病: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剧烈咳嗽导致颅内压增高、缺氧等引起,可出现惊厥、昏迷等严重症状,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影响其智力、运动等方面的发育;成年人相对较少发生脑病,但严重的痉咳也可能对脑部血液循环等产生一定影响。
三、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尤其是痉咳期的典型痉挛性咳嗽及鸡鸣样回声等表现进行初步判断。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评估重点有所不同,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更依赖于家长对症状的描述;成年人则可通过自身症状的详细诉说来协助诊断。
2.实验室检查
细菌培养:取患者鼻咽拭子等标本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培养,若培养出该菌可确诊,但培养阳性率在卡他期较高,随着病程进展会逐渐降低。
核酸检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百日咳鲍特菌核酸,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能早期诊断。
血清学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百日咳鲍特菌特异性抗体,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常用于回顾性诊断。
四、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
百白破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的有效疫苗,儿童一般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3月龄-5周岁儿童需接种4剂次,18-24月龄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降低百日咳的发病风险。对于儿童来说,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成年人如果未接种过百白破疫苗且有接触百日咳患者的风险,也可考虑接种,但需咨询医生评估。
2.隔离传染源:一旦发现百日咳患者,应及时隔离,隔离期一般为发病后40天或出现痉咳后30天,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未接种疫苗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防止疾病传播。
五、治疗原则
目前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红霉素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能杀灭百日咳鲍特菌,缩短病程、减少传染性。对于儿童,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成年人治疗也需规范用药,以尽快控制感染。同时,在痉咳期要加强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患者引起痉咳发作,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