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肥大心电图有电压改变(胸导联R波增高、S波相应改变)、ST-T改变(ST段压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心电轴左偏(小于-30°)、QRS波群时间轻度延长(不超0.11秒)等特点,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相关指标正常范围有差异,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一、电压改变
1.胸导联电压增高
胸导联中,R波电压增高是左心室肥大常见的电压改变表现之一。例如,V5或V6导联的R波振幅增高,一般规定V5或V6导联R波振幅大于2.5mV,提示可能存在左心室肥大。这是因为左心室肥厚时,心肌除极时间延长,导致心室壁的电活动在胸导联上表现为R波振幅增大。从病理生理角度看,左心室肥厚使心肌细胞数量增多、心肌纤维增粗,从而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电压增高。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正常电压范围略有差异,一般来说,成年人V5或V6导联R波振幅超过正常上限时需考虑左心室肥大可能。对于儿童,由于其心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电图电压标准与成年人不同,需依据儿童心电图正常参考值来判断。
2.S波电压改变
同时,胸导联上S波电压也会有相应变化,左心室肥大时,V1导联的S波深度可能变浅,而V5、V6导联的S波振幅减小。这是因为左心室肥厚改变了心室除极的向量方向和幅度,导致不同胸导联上S波的表现不同。
二、ST-T改变
1.ST段改变
左心室肥大常伴有ST-T改变。表现为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一般大于0.05mV。例如,在V5、V6导联等以R波为主的导联上,ST段呈下斜型或水平型压低。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左心室肥厚导致心肌供血相对不足有关。心肌肥厚使心肌毛细血管密度相对不足,在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容易出现心肌缺血,从而表现为ST段压低。不同年龄人群中,ST段压低的正常范围不同,对于老年人,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发生率较高,更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ST段压低是否与左心室肥大相关。
2.T波改变
T波改变也是左心室肥大心电图的常见表现,表现为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例如,V5、V6导联的T波可能出现低平或倒置情况。T波改变可能是由于心肌肥厚导致心肌复极异常引起的。不同性别之间,T波改变在左心室肥大中的表现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在诊断时仍需结合整体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情况。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如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等,出现左心室肥大伴T波改变时,需更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这类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可能更高。
三、心电轴左偏
1.电轴左偏的表现
左心室肥大时,心电轴可出现左偏,一般心电轴小于-30°。心电轴左偏的机制是左心室肥厚使心室除极的综合向量偏向左侧。在心电图上通过测量Ⅰ导联和Ⅲ导联的QRS波群电压来计算心电轴,当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时,提示心电轴左偏。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电轴正常范围有所不同,儿童的心电轴正常范围较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向成年人范围靠近。对于有家族性心脏病史的人群,在检查发现心电轴左偏时,需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左心室肥大等心脏结构异常情况。
四、QRS波群时间延长
1.QRS波群时间变化
左心室肥大时,QRS波群时间可轻度延长,一般不超过0.11秒。这是因为左心室肥厚导致心肌除极时间延长,使得QRS波群的时间有所增加。但需要注意与其他导致QRS波群时间延长的疾病相鉴别,如室内传导阻滞等。在不同性别中,QRS波群时间的正常范围基本一致,但对于老年人,由于心脏传导系统可能出现退行性变,需更谨慎判断QRS波群时间延长是否与左心室肥大相关,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