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面存在差异。病因上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人群易感性有别;临床表现中病毒性肺炎起病可急可缓,全身症状先现,呼吸道症状较轻,细菌性肺炎起病急,高热伴突出呼吸道症状,老人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病原学检查各有特点;影像学表现不同;治疗上病毒性肺炎以抗病毒及对症支持为主,细菌性肺炎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且不同人群治疗需注意相关事项。
一、病因方面
病毒性肺炎: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毒有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腺病毒等。不同病毒的传播途径有所差异,例如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新冠病毒除飞沫传播外还可通过气溶胶等方式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感染某些病毒性肺炎病原体,比如腺病毒在儿童中较易引发肺炎。
细菌性肺炎:由细菌感染导致,常见细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肺炎链球菌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等方式感染人体,不同细菌的易感染人群有所不同,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相对更容易患细菌性肺炎,因为他们的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细菌侵袭。
二、临床表现方面
病毒性肺炎:起病可急可缓,早期症状多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如咳嗽多为干咳或少量白痰。部分患者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儿童感染某些病毒性肺炎时,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等较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且病情变化相对较快。
细菌性肺炎:起病相对较急,常有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寒战,呼吸道症状较为突出,咳嗽咳痰较明显,痰可为脓性痰,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可咳铁锈色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痛等症状,老年人患细菌性肺炎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发热可不明显,而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非典型症状为主。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血常规:
病毒性肺炎: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可减少或正常,部分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计数会有特征性变化,如新冠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计数常降低。
细菌性肺炎:白细胞计数通常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多增高,可见核左移现象。
病原学检查:
病毒性肺炎:可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如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出相应病毒核酸,例如通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可明确是否为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
细菌性肺炎:可通过痰培养等方法检出相应细菌,如痰培养出肺炎链球菌可确诊为肺炎链球菌肺炎。
四、影像学表现方面
病毒性肺炎:胸部X线或CT表现多样,早期可呈现肺纹理增粗,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小片状、斑片状浸润影,严重时可出现双肺弥漫性浸润影等。不同病毒感染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差异,比如新冠病毒肺炎在CT上早期可表现为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
细菌性肺炎:胸部X线或CT多表现为肺部实变影,可伴有支气管充气征等,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在X线胸片上常表现为大叶性实变影。
五、治疗方面
病毒性肺炎:主要是抗病毒治疗,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可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但需在发病早期使用效果较好。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热、止咳等。对于儿童患者,要尤其注意对症支持治疗的精细化,比如合理控制体温,避免因高热引发惊厥等不良事件。
细菌性肺炎: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不同的细菌选用相应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等。同样需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祛痰等。老年人使用抗生素时需注意药物的肝肾功能影响等问题,儿童使用抗生素则要严格遵循药物适用年龄等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