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骨折后是否残废取决于骨折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规范及康复情况。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经恰当治疗多不残废,严重移位或粉碎性骨折易致残废;及时规范治疗可降残废风险,不及时或不规范治疗会致不良后果;积极有效康复可促关节功能恢复,康复不充分会引发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致残废。
一、骨折的严重程度
1.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
如果距骨骨折没有明显移位或者只是轻度移位,经过及时、恰当的治疗,如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方式,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良好,一般不会导致残废。例如,一些单纯的距骨颈无移位骨折,通过规范的固定等处理,骨折愈合后关节功能可基本恢复正常,能够正常行走等日常活动。这是因为骨折断端没有明显破坏关节面等重要结构,骨折愈合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恢复解剖结构,从而保证关节的正常功能。
2.严重移位或粉碎性骨折
当距骨骨折严重移位或者为粉碎性骨折时,发生残废的风险明显增加。严重移位可能会破坏距骨的血运,因为距骨的血供相对特殊,骨折移位可能损伤滋养血管,导致距骨缺血性坏死。而粉碎性骨折会使骨折复位和愈合更加困难,即使骨折愈合后,也可能出现关节面不平整等情况,进而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等功能,最终可能导致残废。
二、治疗是否及时规范
1.及时规范治疗
如果距骨骨折能够在受伤后及时送到医院,并且采取了规范的治疗措施,如对于有移位的骨折进行准确的复位(手术复位等)以及合适的固定等,那么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残废的风险。例如,对于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距骨骨折,及时进行手术复位固定,能够更好地恢复距骨的解剖结构,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儿童骨骼的再生能力较强,但也需要及时规范治疗,避免因治疗不及时导致骨折愈合不良等问题影响关节功能。对于老年患者,同样需要及时规范治疗,因为老年患者自身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准确的复位和稳定的固定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2.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
如果距骨骨折后没有及时得到治疗,或者治疗不规范,如复位不准确、固定不牢固等,会导致骨折愈合不良,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例如,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会使患者长期处于肢体活动受限的状态,影响日常生活。对于女性患者,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没有遵循医生的康复指导等,也可能影响恢复效果。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患者在治疗后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康复锻炼等,也会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增加残废的可能性。
三、康复情况
1.积极有效的康复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积极进行康复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者能够按照康复计划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如早期的关节活动度锻炼、后期的力量锻炼等,能够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残废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康复锻炼的方式和强度需要进行个体化调整。例如,儿童患者康复锻炼相对更注重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情况下逐步增加活动范围;老年患者康复锻炼要更轻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在康复锻炼时要注意血糖的控制等情况,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等。
2.康复不充分
如果康复不充分,如过早放弃康复锻炼或者康复锻炼方法不正确等,可能会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问题。关节僵硬会使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减小,肌肉萎缩会导致肢体力量下降,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能力,进而导致残废。例如,患者在骨折后没有坚持进行康复锻炼,关节长时间处于固定状态,就容易出现关节僵硬,后期即使想恢复关节功能也会非常困难。



